坚持写情绪,因为一直认为,情绪管理是为人父母以及孩子毕生都需要修炼的课题。父母需要教给并示范给孩子情绪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情绪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情商,作为有爱的父母,教给孩子自我调节至为必须,但还不够,孩子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应对挑战性的困难情绪:嫉妒、愤怒和恐惧。
为了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旦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某种情绪,它就会开始消散。如果我们不是这样,而是试图将情绪推开,它就会渗入我们的潜意识,而那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领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旦被“触动”就会爆炸: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总是蠢蠢欲动,想要得到治愈,但由于它们未被我们有意识地控制,所以会不受管制地喷涌而出。
因此,情绪引导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觉得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安全的,这让烦乱出现时能得到治愈,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孩子一旦学会了管理情绪,他们也就可以管理自己的行为。
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情绪引导技能是共情,与孩子感同身受,从而同时抚慰和帮助孩子发展出共情的能力。其实,所有孩子天生具有通过镜像神经元及大脑边缘系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但除非孩子产生了被人理解的体验,否则他们无法学会在有情绪时仍能感受到安全,别人的烦乱情绪会对他们形成惊吓。
父母的共情也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律。当一个孩子感到被理解,他会觉得与你更加接近,因此更有可能接受你的限制和合作。他会学到情绪原来不危险,而且他有能力选择如何应对,从而发展出更多的自我控制。这有助于他更好地处理失望情绪,所以变得更有韧性。
“你想一起玩,姐姐却想单独待一会儿,你一定不好受。”
“妹妹过生日,你的生日要几个月以后才到,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被人冷落了。”
“宝贝,很可惜,你弟弟弄坏了你的画,你很伤心,生气,甚至想打人,但让我们好好和弟弟说。”
相比之下——这一点很重要——认为自己的情绪不合理的孩子会强自压抑。遗憾的是,被压抑的情绪不会受到自觉的控制,会在将来以“坏”行为的方式爆发出来。
共情意味着承认,发自内心的承认,并非只在口头上承认——对方的感受。做到的关键是先暂停我们自己的安排,静下来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何时遇到困难,都可以选择共情作为切入点。
不少家长会担心,接受孩子的情绪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惊小怪的人,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如果家长能真正敞开心扉,让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孩子就会学到。
“父母需要教给并示范给孩子情绪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情绪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情商,作为有爱的父母,教给孩子自我调节至为必须,但还不够,孩子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应对挑战性的困难情绪:嫉妒、愤怒和恐惧。
为了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旦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某种情绪,它就会开始消散。如果我们不是这样,而是试图将情绪推开,它就会渗入我们的潜意识,而那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领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旦被“触动”就会爆炸: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总是蠢蠢欲动,想要得到治愈,但由于它们未被我们有意识地控制,所以会不受管制地喷涌而出。
因此,情绪引导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觉得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安全的,这让烦乱出现时能得到治愈,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孩子一旦学会了管理情绪,他们也就可以管理自己的行为。
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情绪引导技能是共情,与孩子感同身受,从而同时抚慰和帮助孩子发展出共情的能力。其实,所有孩子天生具有通过镜像神经元及大脑边缘系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但除非孩子产生了被人理解的体验,否则他们无法学会在有情绪时仍能感受到安全,别人的烦乱情绪会对他们形成惊吓。&
父母的共情也有助于孩子养成自律。当一个孩子感到被理解,他会觉得与你更加接近,因此更有可能接受你的限制和合作。他会学到情绪原来不危险,而且他有能力选择如何应对,从而发展出更多的自我控制。这有助于他更好地处理失望情绪,所以变得更有韧性。
“你想一起玩,姐姐却想单独待一会儿,你一定不好受。”
“妹妹过生日,你的生日要几个月以后才到,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被人冷落了。”
“宝贝,很可惜,你弟弟弄坏了你的画,你很伤心,生气,甚至想打人,但让我们好好和弟弟说。”
共情意味着承认,发自内心的承认,并非只在口头上承认——对方的感受。做到的关键是先暂停我们自己的安排,静下来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何时遇到困难,都可以选择共情作为切入点。
不少家长会担心,接受孩子的情绪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惊小怪的人,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如果家长能真正敞开心扉,让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孩子就会学到。
“我想我太生气了。但生气很复杂,里面包括受伤、惊吓和难过。一旦我注意到这些东西,我感觉就不那么生气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那么,怎么参与孩子的情绪管理呢?又该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情绪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从小学习并且不断地练习。
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可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还不如教一首古诗来得简单。因为“情绪”摸不到、抓不着,既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
今天,小编就要跟爸爸妈妈来分享4点,帮助孩子轻松学会情绪管理的人生第一课。
1.通过观察他人外在情绪表现,来了解情绪
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和别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语调,能够帮助孩子练习捕捉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变化,再尝试问问孩子:“他现在说话这么大声,而且皱着眉头,你觉得他有什么情绪了呢?”让孩子学会通过不同的身体变化识别他人的情绪。
当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用语言形容自己的感受时,不妨加大难度,问问孩子自己的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比如肌肉的感觉,皮肤的感觉等,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帮助孩子来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
2.让孩子练习描述引发情绪的事件
情绪来源于对事件的认知,能够准确地描述情绪事件,一方面可以减少孩子对事情的误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表达情绪、舒缓情绪。
比如明明是风吹倒了孩子心爱的自行车,而刚好有个家伙站在自行车旁,那这个家伙可能就会遭受到生气拳头的暴虐,所以理解事情原貌可以大幅减少孩子的强烈情绪。
而当孩子用语言描述出事情的经过,并得到他人理解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情绪的肢体表达:大哭大闹、打人、打滚这类让爸爸妈妈头疼的表现。
3.关注孩子的情绪,让他能准确用词表达情绪
用情绪词汇准确表达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经常问问孩子,“你有什么情绪了”,可以帮助孩子先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情绪上,处理完情绪再处理事情,而不是直接责怪他人。
试想,当孩子说“妈妈我有点委屈,你刚才冤枉我了”时,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而当孩子说“哼,才不是这样呢”时,爸爸妈妈又会怎么做呢?
孩子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也更能够让别人来理解自己,同理自己,更容易获得爱。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从现在开始,一起多多学习情绪词汇吧。
4.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情绪
父母大课堂——讲道理,并不是唯一能让孩子学会恰当表达情绪的方式,要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自己来思考各种情绪表现方式是否恰当,每种情绪表现方式会造成什么不同的影响,以及该如何改进。
当然,爸爸妈妈一开始也要试着接受孩子天马行空的各种表达方法:和自己的娃娃说说话、把情绪画下来、躲在被子里一会儿……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其他人,那不如就放手让孩子试试看。
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不是一件难事。做会问问题的父母,助力孩子成长。上面的四个小技巧,爸爸妈妈们,你们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