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转户

上海户籍人口预期寿命超83岁 领先全国

居转户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据《劳动报》报道,截至12月31日,本市60岁及以上老人口达457.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上一增加了1.4个百分点。,上海户籍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3岁,遥遥领先于全国的76.1岁,紧追全球最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国家日

据《劳动报》报道,截至12月31日,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457.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上一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上海户籍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3岁,遥遥领先于全国的76.1岁,紧追全球最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国家日本的83.7岁和瑞士的83.4岁。这是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民政局获得的信息。

60岁及以上老人近460万

截至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49.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万人,占总人口的31.6%;比上年增加了21.84万人,增长5.0%;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1.4个百分点。

底,60-69岁低年龄段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8.8%。其中60-64岁人口占老年人口比例达34.7%。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比例增长明显。低龄老年人口具有较高的健康度及社会参与度,是老年人群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同时,老年人口抚养系数进一步增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系数自超过50%以后,进一步上升至54.1%。这意味着上海户籍人口中每1.8个15-59岁劳动力要负担1个60岁以上老年人。而从总抚养系数来看,这个比例已经超过70%,即每1.4个15-59岁劳动力要负担1个60岁以上或0-14岁人口。

此外,人口预期寿命再创新高。,本市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3岁,其中女性较去年增加0.52岁,为85.61岁;男性增加0.36岁,达到80.83岁。上海户籍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仅遥遥领先于全国的76.1岁,而且紧追全球最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国家日本的83.7岁和瑞士的83.4岁。

超六成老人希望在家养老

昨天还发布了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希望在家里接受照料护理服务的占61.0%;表示& 在养老机构&和& 视情况而定&的比例分别达到11.2%和24.0%,这说明历经多年家庭照料功能社会化的变迁以及社会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老年人对于未来的照料问题具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和多元的选择。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越是高年龄组的老年人群,在家的意愿越高;越是低年龄组的人群,表示& 视情况而定&的比例越高,对于& 白天在社区晚上回家&模式的接受度也越高。这表明,高年龄组的老年人对于家庭环境的依恋度较高,而低年龄组的人群对于场所选择则更多表现出了灵活性和多样性。

此外,调查还显示上海老年人对于& 异地养老&的意愿并不高。68.4%的老年人表示& 不会选择异地养老&;29.4%的老年人表示& 会短期异地养老&,但只有2.2%的受访者选择& 会终身异地养老&。江苏、浙江是上海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的主要地区。短期旅居养老最受上海老年人欢迎。近七成老年人愿意和亲朋好友& 结伴养老&。

社区为老服务需求上升

调查显示,有意愿购买上门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58.0%。需求较多的是上门做家务、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依次为28.3%、22.8%和20.6%。与此同时,心理咨询、聊天解闷、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也有一定的需求量。独居老年人在助餐、助浴、上门做家务、上门看病、老年辅具用品租赁、心理咨询/聊天解闷等多个社区服务的需求要高于其他老年人群。

在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群之中,即使是由家人照料者,其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在各项目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的是助浴和康复护理,而这两项均是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技能或设备才能完成的,一般家庭照料者难以胜任。这表明,社区服务的受众面正在由少数特殊人群向全体人群扩散,需求正在从一般性生活照料服务向各专业类服务扩散。

上海户籍人口预期寿命超83岁 领先全国(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