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家中的希望,未来的希望,从小培养儿童的感恩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呢?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不单单要参照书本上的作,有些事情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言传身教才是核心,而身教是核心中的核心。对孩子而言,以压迫性的方式强迫孩子学是最错误的一种方法,严厉的批评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在年幼的阶段。育人先育心,从心底出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孩子最初的启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有时候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对孩子而言是榜样,是依靠,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也会依葫芦画瓢。因此,教育孩子感恩的前提,父母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在心智中留下感恩的种子,最后生根发芽。
2、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从小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鼓励孩子多做。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更能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感受,而且,自己做和别人帮着做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做好了,父母要对孩子做出一定的鼓励。
3、教育孩子说敬语
让孩子心存感激,学会并且习惯说“谢谢,请”等敬语,让孩子懂得这是感恩之道,从小培养,从小给孩子灌输感恩意识,教会孩子乐于助人。父母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心性可塑性强,越早培养越能让孩子牢记。感恩重在行动,重在实践,不但要教会孩子对陌生人使用敬语,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要尊敬。
教育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信心、恒心,对孩子也要保持充足的热情,这样,孩子一定能做到最好。感恩,是为了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恩情!孩子从小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从来都是“满足”,没有过“缺失”感。没有对“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也就不知道“需要”得到的不易,自然就不知道什么是恩情了。
“缺失经验”的获得对孩子的整个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知“恩”从体验“缺失”开始。具体怎么做就不用我来告诉大家了吧。只需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当孩子知道了恩情,下一步就是感恩了。感恩,是为了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父母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二、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每年的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跟孩子说:“过节了,爸爸妈妈辛苦这么久了,你是不是该感谢一下父母?”接着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礼物”。当收到礼物时,要记得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谢谢你,你这么爱爸爸,真让爸爸感到高兴!”这能让孩子从被感谢中感到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让孩子参与劳动,把感恩化为一种行动。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中洗碗、擦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对家庭的感恩。
四、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帮助时都懂得说“谢谢”;懂得关爱、感恩家人、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