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当今世界是一个较为热的一个词汇。教育问题,无论是孩子还是道德又或者是个人素质的教育问题都成为当代最值得关注的点,这对如今的社会来说很有价值意义。一个人若是得到很好的教育,则会得到社会以及他人的认可,这从不是一个空想,人人都说文盲、家教、学历.......这些词汇都包含着教育的当的问题的重要性。
对孩子们来讲,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一样重要,那么良好的教育需求对孩子们来说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今的年代,孩子们和他们的父辈差的远不是一星半点,现在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成长,所以,要想孩子们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们属于自己的活动的空间,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也正在日益增加和改变,父母应该克制自己不作为的想法和冲动,以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为主要。同时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既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又要学会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拥有更多的创造力的创新性,从而让他在学习到东西的同时也要学会获得他自己本身所需要的东西加以运用,用喜欢的东西来作为他学习的导向和老师,会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对任何事情都能得到自己的见解和创新以及灵感。在往后的生活中学会什么为重,什么为轻。
在我看来就像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和下课后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课为师下课为友,这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因此教育也是一场爱的轮回,一批又一批的学子通过老师的教导一步一步走向社会,走向他们的梦想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老师也许曾经对你没有过太多的关注,但是在你走向更好的学府时,他们的心情都是感到非常欣慰的,也许他们曾经也有过一腔热血,但是在面对孩子们的教育上,他们显得分外认真和严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一次又一次呕心沥血的说教,他们曾经也是温柔的,有耐心的,为了孩子们的同时他们付出了许多,也许还会忽略他们自己的孩子,为了学生,他们失去了很多啊!也不失为一条爱的轮回路。
在我看来教育一词包含的是父母对孩子无限的期望,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子成风的一颗颗苦心,通过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变得更好,这是每一对父母的殷切希望。“教育”带给我们的是一缕缕希望、更是一束束曙光,所以教育的当对我们来说,是盼望。
中国和国外的教育也是有所不同,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现如今的孩子们都是家里的主要关爱对象,中国父母认为苦了什么都不可以苦了孩子,这就是中国父母的理念,孩子作为主要的核心对象。但国外的父母则是主张独立,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担。中国父母不管孩子要什么都会给他,可国外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一样,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定要用劳动来换取的。所以,教育的方法不同也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亦是孩子在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充分了解的时候的第一视角,如此父母的行为又是决定孩子的第一方向,不管是行为还是言语又或者是一个小小的态度,这些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能够得到影响的,而且影响的范围远比你想的深得多、远得多、想得多。教育这个词还会本身的含义就是教会知识,教会做法,而“育”字的含义则是生育、养育的意思,整体来说,这个词的本意主要是注重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其各种经验以得到发扬得一个过程。
教育教会我们的不止眼前的知识,还教会我们的是我们本身心底最深处最纯净的爱。对孩子们的教育而言所能联系到的就是老师和父母的爱的教育,养育了他们然后学着教会他们这个社会的法则和礼貌。
所以,教育对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如果得不到好的引导方向,那么教育也就不能够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时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从而使教育得到很好的施展,这样才能使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得到最有用的东西,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这个词对孩子和成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从以国民教育代替封建的家庭教育开始,正规化的学校承担了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主要教育内容,家庭教育则由于性质的改变而处于从属的地位,其重要作用在人们的观念中被淡化了。然而现代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在关于人类早期经验将影响人的一生的理论学说,以及现实生活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初始阶段家庭的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家庭教育。
当下,在新的意义上认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补充和紧密结合,将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而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使受教育者能够接受良好的、正规的学校教育,更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只有具有充分教育资源的家庭的参与,培养适应性强、全面发展的个性化人才,才有可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在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
第二,家庭教育功能不良和缺失将导致社会危机。社会变革涉及每一个角落,急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家庭观念和家庭诸要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家庭生活选择的多样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关系简单化、家庭问题特殊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国家控制人口的特殊政策产生的独生子女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问题以及流浪儿童问题、离婚率上升导致的单亲家庭子女抚养教育问题、年轻父母工作领域竞争压力加大而产生的隔代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等,已不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识到,如果家庭监护、抚养、教育下一代人的潜在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良或缺失,社会将出现严重危机。
第三,家庭教育过滤不良信息的作用凸显。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各类信息的大量传播开阔了人的视野,新的交往方式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互联网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使人们面临着从未经历过的对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巨大挑战。
反映世界文化潮流的西方文化,冲击着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闭心态和文化氛围,新的社会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的不断形成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年轻一代社会化的内涵。同时,传统的社会规范和控制模式遇到了严峻的考验,社会文化冲突加剧,异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和不良刺激。在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学校教育的应对能力相对弱化。而儿童具有易于接受各种社会信息但自身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因此家庭的引导、强化、过滤等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四,家庭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中正式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出以来,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重视,许多国家确立了相应的国家战略,并积极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
创建学习型社会意味着学习将成为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和教育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正规的与非正规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一切过程,以及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显然,在学习型社会中,学校独自满足人生所有教育需要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终身学习日趋成为现实。在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过程中,家庭所给予人的非正规教育比正规教育的影响更大、更持久。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的实施可以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更有效的开发,也只有在家庭中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完善、共同成长,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才有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我国,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普遍关注,以及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忧虑,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社会改革、家庭变化、人的观念更新过程中,人们对孩子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无论如何,家庭教育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并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