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逐渐上升,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闭、自卑、焦虑抑郁、学习障碍等。托尔斯泰提出“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孩子降生以后,第一个学校便是家庭,作为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教师,便是他的父母。” 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将来能以健康的姿态去融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父母、孩子
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 & &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古有“曾子杀猪”,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常常有这样的家长,因为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而大发雷霆,但自己却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边玩手机边在一旁监督。也有家长因为孩子乱穿马路而拿起棍棒要给孩子一个教训,自己却乱闯红灯······长期以往,孩子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您叫我不能这么做,您自己却这么做了呢?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人,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沟通是驾起亲子关系的桥梁
古人言: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理念还适用于现代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对犯错的孩子一味地进行体罚责骂,不仅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且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怨恨、叛逆等不良心理。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极端案例:孩子因为父母的一句批评责骂,而选择结束自己得生命。很多家长已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并使家庭教育陷入僵局。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讲究方式方法,保持沟通的经常性,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引导,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三、 & 家庭的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 &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得以保证。叛逆,是孩子对父母的误解、不满或愤怒,是对父母把意志强加与自己的反抗。孩子对自己独立自主的要求更强了,反抗行为就更多了,所以孩子叛逆现象非常普遍。预防孩子叛逆,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避免对孩子的行为不必要的限制。中国的父母习惯端架子,讲威严,父母首先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平等的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遇到问题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观点,意见不同就正常交流,不用高雅手段或恐吓威胁,这是缓解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有效办法。
预防孩子的叛逆,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家长要站在青春期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同时也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和沟通,离不开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而换位思考搭建了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家长不妨换个角度试着用孩子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同时说服孩子也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受,甚至可以让孩子承担一段时间的家长的角色。
预防孩子的叛逆,家长要理解孩子对成长的渴求。家长要把孩子当作大人来对待,要给孩子享受大人的某些权利,又要提醒孩子履行大人的某些义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会主动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并加深对父母辛苦的理解,当然也就会主动放弃自己幼稚鲁莽的行为了。父母要去做和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成为孩子人生的指路人和避风的港湾。
预防孩子叛逆,在和孩子谈话时要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有的家长与孩子的谈话态度居高临下,发出很多指令性的要求;有的家长语重心长、耳提面命,但是说出的话只是大道理而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与孩子谈话内容要具体,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每当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孩子不良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就是一句话:“能不能念下去了?不念回家打工”。这种谈话方式只能激怒孩子,使孩子更加叛逆。另外,当孩子出现叛逆时,要学会顺势化解孩子的情绪。逆反是镇压不了的,家长态度越强硬,孩子越逆反,他会故意气父母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当父母和孩子关系陷入僵化,就很难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