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1.何为“教”,以孝为先,以文相授。2.何为“育”,虽不能读书识字却比无知多一点努力,身体力行。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部分家长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脱责任,总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很多家长都是:“我太忙了,没时间管孩子。老师你对孩子严格要求,多费费心。”往往这些孩子的成绩都不理想,各方面表现也都不尽人意。相反,那些非常重视孩子、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孩子的成绩都很好,而且孩子的品行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
只有良好的家风、家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家庭教育并不是父母给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多么优越的学习环境,而是父母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里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之间的和谐相处,能让孩子时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并乐于助人。孩子要的爱与金钱无关,与社会地位无关,孩子要的是父母对他无私的关爱、对他充满责任感的爱。反之,现在社会中的问题少年大多都出在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就都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了。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新时代,社会上不同意识形态充斥着青少年的思想,同时社会上黄、赌、毒等不良影响,对社会阅历浅的青少年学生起到诱惑的作用,此时家长若能正确指引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杜绝不良的苗头,就可以使青少年免于“灾难”,家庭教育的好坏与社会息息相通,与国家命运和下一代的健康更是紧密相连。
孩子就是一棵大树,社会教育是大树的枝叶,学校教育是大树的树干,而家庭教育就是大树的根基。如果去掉大树的枝叶大树还能活,砍掉大树的一部分树干大树也可能存活,可除掉大树的根基大树还能活吗?肯定不能。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家庭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难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总之,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两代人共同努力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从小处来说,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问题,从大处来说,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大问题。
家庭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性的大工程。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又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大部分观念的形成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如果我们忽视了家庭教育的话,那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无疑是有一句空话。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其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其中家庭教育又具有其他两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特殊功能。我们知道,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长期形成的,并且主要形成于人的性格形成和成熟的少年、青年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其道德品质也就会不同。由于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自幼就接受父母的言传和身教,甚至接受家长的严格要求,直至惩罚。因此,一般来说,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家庭教育能为未成年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人的道德品质,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的。它不是表现为一时一事,而是通过其实践行为多次反复地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如果不受大的新的环境及新的条件的影响,并引起自身基本素质的变化,人在幼年形成的基本道德品质会保留至终生,时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得到反映和表现。好的道德品质和坏的道德品质都会这样。学校教育中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无可非议,然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源在哪里?在家庭。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