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贵州水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龙挺
8月5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第二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贵州水城县海坪开幕,水城县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那么水城县是如何做好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又是如何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笔者对贵州省水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龙挺进行了专访。
水城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36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3万人的43%;境内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年平均气温12℃,夏季平均气温19℃,是天然的避暑大空调。近年来,水城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凉都·生态水城”也逐渐成为了六盘水市乃至贵州省的一张旅游名片。
近年来,水城县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全力绘就“蓝天白云大健康,生态水城新未来”的多彩画卷。其中,荣获“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等称号,彝族火把节荣获“中国特色民族风情旅游节庆奖”。
那么,水城县有哪些旅游资源呢?龙挺说,生态水城是旅游之城,在这里有飞越云贵高原、宛如一条长线划过天际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有河谷深切、峰林怒拔、刀劈斧削的北盘江大峡谷;有险峻幽深、鬼斧神工、“地球的美丽伤痕”的乌蒙大地缝;有“凉都翡翠”、“天然氧吧”、“贵州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之称的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有“看冬季冰雪运动、观北国风光”的“中国纬度最低”、“贵州省首家高山森林滑雪场”的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有回归自然、“绿的天堂、花的海洋”的野鸡坪、“九霄云外”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百车河景区;有“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海坪彝寨、龙场白族小镇、陡箐苗族小镇和米箩布衣族小镇。有以乡村农业观光体验、无公害农作物产品、养生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滴水岩、木城等农旅一体化示范点。
随着“旅游热”和民族文化产业的持续升温,民族文化产业催生的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民族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龙挺说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要研究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与方法,否则会因为保护不当而遭受损失。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分成两个部分来谈,一是要很好地、尽可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风貌,二是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使传统文化升华为现代文明;要进行文化改良和再造,和时代结合,进行创新发展,使之更趋完美。本次彝博会,我们运用市场的手段、媒体的宣传、展演的方式,有效的把民族文化和新事物联系在一起,其目的和意义也就是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这些年来不断努力,水城县在保护、传承、发展具有本土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们举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第二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其目的既是为了人们对高品位民族文化追求的需要,把文化和旅游产品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对外交流,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保障。”[国家民委副主任 丹珠昂奔]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力度。采取的重要举措有:
& & 一是强化法制保障。比如,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就明确规定:“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去年我们举行了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今年从6月6号开始要举办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繁荣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如,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 & [丹珠昂奔]三是加强政策扶持。2009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馆建设扶持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等。
& & [丹珠昂奔]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译制、制作和播映,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立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专项经费,如云南省级财政每年专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经费2000万元,重庆市本级及5个民族县区财政共设立专项资金近2亿元。
& & [丹珠昂奔]: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中国政府把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作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根本,从中央到地方开办了许多艺术院校。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普遍开办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人才。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吉林等省建立了24所高等和中等艺术院校。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十分活跃,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