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传统二人转的民间艺术形式为参照,通过对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说、学、逗、浪、唱”五个方面的剖析,系统的展示了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五个方面的变化表现及其原因,并从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变化中,挖掘出现代二人转艺术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如下:全文包括绪论、正文、两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对文章的田野调查地点,吉林省吉林市的文化生境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吉林市是传统二人转中“东路”二人转的代表性地点。该地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有的人文生态环境为二人转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第二章,本章主要针对传统二人转的民间艺术形式展开论述。文中以二人转的五种民间艺术形式为框架,结合田野调查中收集的传统戏目唱段以及影像视频资料,逐一归纳出以上五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以期对传统二人转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第三章,本章主要针对吉林市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展开论述。文中以上章归纳总结出的传统二人转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参照,分别从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五个方面归纳概括出现代二人转的特点,其特点既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又伴有突破传统的新质,故将现代二人转的特质概括为传承与发展。第四章,本章主要对吉林市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变化的原因进行归纳概括。将现代二人转的原因归纳为内、外因两部分,并指出内因主要包括:受众审美文化心理的变化、演出习俗的变化以及传承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外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氛围以及外界对其存在合理性的质疑,两个方面的内容。关注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特征,同对传统与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特点的对比、归纳与概括中,探寻出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新质,进而追索出其变化的原因所在,力求对现代二人转有一个全面而又客观的认识。说起糖画的起源,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根据天津糖画艺人张福海口述:糖画最初的名字是糖皮影儿,是明代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创造,据说当年朱元璋赢得天下后要杀功臣,刘伯温早有意料,于是他逃到民间,冒充糖画工匠,并且作为行业,直到终老。自此以后,制作糖画的技艺就传了下来,又经后人发展,然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另外还有一则关于糖画起源的民间传说,即唐朝大诗人陈子昂喜爱吃黄糖,但吃法与众不同。他将黄糖融化,倒铸成各式动物、花卉的图案,一面欣赏一面实用,自觉十分有趣,此后这种新奇的吃法便流传于民间称为如今的糖画。 糖画制作所需的原材料为蔗糖,造型上分为平面糖画和立体糖画两种。这些用糖做的“画”不仅好吃,更加好看,并且蕴含了百姓美好祝福的愿望,受到了民间的喜爱。糖画的创作题材多为戏曲人物、 吉祥花果、神话人物、飞鸟走兽等。目前北京、天津、成都、上海等地的庙会、古文化街,依然可以见到糖画艺人现场制作,售卖糖画。天津糖画的主要特点是精巧逼真,有别于全国其他各地的糖画。一 方面天津糖画融合了天津传统的风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另一方面天津糖画经过历代传承形成了别具匠心的风格,受到民众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
在汉斯出版社的《艺术研究快报》里坐着向我们解释到糖画被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艺,它不但属于传统的手工技艺,更是反映一个区域、一座城的民俗文化,糖画不论在哪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它所形成的特点各不相同,这是文化融合的结果。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糖画已经成为天津的特色,一种特殊的文化,不仅天津本土视为文化珍宝,更是被当作一种天津旅游文化标志。如今,随着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糖画艺术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的文化、 旅游和经贸活动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潜力无限的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糖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在信息基础高度发达的社会,糖画已经失去了正常发展的土壤。目前,天津糖画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加上宣传的力度不够以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有了更新的最求,对传统民俗艺术慢慢失去了兴趣。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后,整个社会对于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度和认同度普遍上升。现在以糖画作为维持生计的糖画艺人屈指可数,从事糖画创作的民间艺人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这些民间艺人一般都是自小开始传承糖画的技艺。由于不得不面对糖画艺人收入过低这个现实状况,使得他们不得不改行,只有逢年过节、赶庙会时才会出去销售糖画。
糖画艺术是“民间艺人的艺术”,它是依托于民间百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了传承和发扬这种艺术,我们需要推行民俗文化保护工程,让民俗文化形式走进课堂,培养孩子们对民俗艺术文化的感情,提升她们的家乡荣誉感和自豪感。将民俗艺术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艺术课程,让其正确的认识对待多元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丰富孩子们的课程内容,通过课程上的欣赏。制作、创作 的过程,让孩子从小接触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使他们成为传承民俗文化的中坚,发展的依 托。
糖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依托民俗而生,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决定了保护方式也是要多样的,民俗文化要传承、要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才能开拓出一条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