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玩,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是喜欢干些别人没干过的事,你越是强调不让他做的事情,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越强,你稍微不注意,他就会去做出我们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其实,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是批评、训斥,通常被认为是"后进生"。有的老师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给予鼓励,他们毕竟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做事不考虑后果。因此,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应正确评价和积极引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全方面了解幼儿
,找到孩子调皮的原因。
大多数调皮的孩子都有他调皮的原因,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及教育背景等,综合多种因素来分析从而判断造成孩子调皮的原因,取得家长的帮助,共同引导孩子。我觉得上述案例中,文文在家里肯定也是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对他很溺爱、娇惯,要什么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就是所谓的"小皇帝"。这就需要我们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二)、教师应与"调皮幼儿"多交往,并适当给予引导。
调皮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常常采取的方法不太对,所以,容易让别人误认为是"调皮"。当调皮的孩子遇到一位能让他信服的老师时,他的调皮就会转变,所以老师要学会考虑孩子调皮背后的原因,多与孩子交往并进行适时引导,做孩子知心的朋友。
,让他感觉到很有趣,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
。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他也不会再去捣乱别人。
(三)、多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
我们不要想去压制孩子的天性,好动的孩子往往都是比较聪明的孩子,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这些孩子好动的习性,可以让他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给予他们鼓励与表扬。
例如,我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全园的老师都觉得他的调皮很头疼,我也不例外。但有一次却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是在一次准备吃饭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分碗,我刚要开始分的时候,
园长叫我,于是我就出去了,当我回来的时候,一向调皮的王庆帅已经帮我分完了碗,接下来的分勺子等事情,他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我也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高兴的在其他孩子面前说着"我当上了小老师",于是我轻轻地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讲了很多道理,还让他继续努力,争取表现的更出色。
(四)、对待"调皮的幼儿"更应该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不同的"调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征进行教育,才是教育"调皮幼儿"的重要策略
。如对"活动量大,自制力差"的幼儿,可以通过游戏
,让他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对于有攻击性的幼儿,则可运用榜样和说服诱导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礼让教育;对于淘气的幼儿,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再有,就是对待"调皮捣蛋"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只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引导教师正确的处理好每个细节,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一 建立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总是伤痕累累。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受伤呢?原因如下:(1)幼儿的年龄小、体格弱,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很健全,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差,所以他们身处危险时,无法自己保护自己,因而导致受伤。(2)幼儿的安全观念淡薄,由于生活经验贫乏,预想不到危险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因而也不知道害怕,继续执意孤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3)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又爱冒险,常常做一些让大人们防不胜防的不安全事情。
针对以上几点,笔者做了以下教育措施:
第一,通过真实的案例,向幼儿介绍安全的重要性。如事情发生在2006年放暑假前的日子,有几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在家长和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到河里去游泳,结果就被河水夺走了他们幼小的生命。我告诉幼儿:“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是很珍贵的,失去了生命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同时,我又特别强调:“你们还小,不要脱离家长去游泳而且和游泳有同样危险活动都不要参与,因为你们还没长大,力气太小,胳膊、腿也没有劲。”话音刚落,幼儿们就说:“老师,我们不去游泳,真害怕呀。”看到他们坚定的样子,我也放心了。同时我教育幼儿平常多参与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体格强壮了,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第二,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我班教室在楼上,在课间活动散步或排队时,会有个别的男孩子爬在楼道的阳台上向上攀爬,这是极其危险的,可他们却不以为然。我马上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并向全班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假如你把一个鸡蛋放在阳台上掉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幼儿说:“鸡蛋就会破。”我问:“那小朋友上阳台危险么?”通过鲜明的引导,从幼儿的神情中了解到他们明白了我讲的安全道理。我继续告诉幼儿:“不但在幼儿园不能攀爬阳台,在外面、在家里也同样不能攀爬阳台、栏杆、电线杆、大树等,都是极其危险的。”通过举例和说服教育,此后再没有幼儿户外活动时攀爬阳台了。
二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老师和家长老是担心孩子这儿摔了,那儿碰了,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包揽。因而导致幼儿胆小,依靠性强,自立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教师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早晨幼儿入园时就检查幼儿所带的物品,对于小针、弹球、小刀、珠子等要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玩起来是特别危险的。排查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
外出早操户外活动时,要求幼儿有秩序地排队行走,不能拥挤,上下楼梯更要注意,一步一步稳当地行走,出去后听本班老师的口令,跟着大家一起走,不要走失;在玩大型玩具时,按老师的要求去玩,不攀爬大型玩具,不抢着玩,做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危险的动作,游戏活动结束后要立即归队。
吃饭时不说话,以免饭卡在喉咙里,并教他们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告诉幼儿勺子是用来吃饭的不能玩,那样不干净又很危险。还应注意,有点烫的饭,凉一凉再吃,以免烫着自己,吃完饭后在老师指定的地方排队散步,不在教室里跑。
在午休时,不大声喧哗,不攀登上铺,不站在床铺上,要尽快休息,不和小朋友说话,不玩被角。身体不舒服要及时报告老师。
入厕时,让他们按顺序分组排便、洗手、不玩水,不做危险动作,不推不挤其他小朋友。地面湿滑让幼儿慢慢行走,教师要看护,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 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
许多家长常有这样的疑问,幼儿园那么多孩子在园一周都没事,为什么一回到家里不是这儿磕破了,就是那儿伤了。原因有:(1)幼儿回到家里后,老师讲的安全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淡忘;(2)家长对幼儿放任自流,不闻不顾,因而使幼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离园和放假前教师向幼儿要重复进行安全教育,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以谈话或出通知的形式告诉家长在假期里要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平安返园,不带幼儿参与一些冒险性、危险性活动,不对幼儿放任自流,把幼儿一个人放在家,不要让幼儿玩电、玩火、玩水等危险活动。让家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幼儿牢记安全守则。
在这方面,我园就做得比较好,在每次放假前,班里都会出一个安全通知,园里对每一位家长朋友都会有一个安全公约、对孩子有一个安全守则等,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幼儿安全的责任心和警惕心,加大了对幼儿的安全保障力度。
幼儿园在创设园内环境时,也消除了一切不安全的地方,排除安全隐患,我园对幼儿的大型玩具、幼儿盥洗室、走廊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进行了修缮。
当然教师的责任心,与幼儿的安全也是分不开的,即使幼儿有较好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毕竟他们的年龄还小、体质弱,同样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教育。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应时时提防,处处来抓,让幼儿先学会保护自己,教师再付之爱心和教育,这样幼儿的身心才能得以发展,健康才能得以保障,祖国的“花朵”才会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