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未被发现的“新大陆”,这就是潜能。一般人一生只开发了自己潜能的1%~4%。有勇气去争取胜利的人,才有可能去发现自己的“新大陆”。培养勇气、征服自卑、建立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你应该做但又害怕做的事,直到取得成功。下面,我向你介绍“培养勇气的八大法宝”。
1上课大胆发言
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并不是不会,往往是因为他缺少自信。他常常这样想:“如果我答错了,老师会批评我,同学们会嘲笑我,等下一次再发言吧。”结果,下一次机会来了,他仍然不敢发言,于是他会变得更加胆小。其实他想错了,因为即使他说得不对,老师一纠正,就会明白,而且记得更牢。胆小的人要主动发言,争取第一个。
2走路挺胸抬头
如果你仔细观察人的走路姿势,就会发现,人走路的姿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情绪。自信的人挺胸抬头,自卑的人含胸低头。走路时,你只要把胸挺起来,把头抬起来,就会觉得自己很优秀,别人也会认为你很自信,愿意和你一起做事。
3用眼睛注视对方
和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别人,看着对方的眼睛。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你说的话是真的。用眼睛正视别人,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4认为自己独一无二
任何一个人都有别人没有的长处。你只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你就会为自己而骄傲,勇气自然会回到你身上。
5把“我”想成“我们”
胆小的时候,往往把“我”想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感到无助,产生自卑。如果把“我”想成“我们”,就会减少压力。就拿考试来说,你这次考砸了,你要想一想考砸的绝不止你一个,还会有别人,如果你想着是“我们”考砸了,压力就会小得多。
6给朋友写信
感到心烦的时候,如果你给自己的朋友写封信,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无论对方是否回信,你都会觉得轻松许多。如果对方给你回信了,告诉你这是件小事,不必放在心上,你自己也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不会再为这点事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7面对高山田野大喊大叫
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是胆小怕事,说话声音像蚊子叫,你不妨让父母带你去登山或去郊游,面对高山、田野,你可以尽情地大喊大叫,这时你立刻会觉得自己声音十分洪亮、好听,发现自己原来也很伟大。当然千万不要在家里、学校或公共场所大喊大叫,那样,会影响别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8常对自己说“我能行”
“我能行”三个字,是一种很强的正信息。你天天对自己讲几遍“我能行”,越是害怕做的事(当然是指做正事、做好事),越要鼓励自己“我能行”,当你做了你一直害怕做的事,你会发现,自己勇气大增,真的很能行。自卑成了孩子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因为自卑,孩子胆小、敏感、不自信,性格上有所缺失。
毛毛今年刚上幼儿园,邻居家的小孩子都被送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妈妈也就把他尝试着送进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美术班,可是毛毛总是班上画的比较差的,本来这也没什么,妈妈想着还是如果不爱学美术,那就看看别的,于是给孩子报了音乐班,可是孩子学音乐也比较差,毛毛就逐渐的丧失了信心,变得自卑起来。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开设了新的游泳课。别的小朋友都像一只小鸭子一样,穿好泳衣,带好游泳圈,迫不及待的扑通扑通的跳下水,可是毛毛却站在岸边,迟迟不敢下水,妈妈后来问毛毛:“你怎么不去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泳呢?”毛毛说:“唔,我不敢,我什么都学不会,妈妈,我是不是太笨了?”
其实平常的生活中,像毛毛这样自卑又缺乏勇气的孩子不在少数,失去勇气的孩子对他们日后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可孩子生来都是一样的,究竟是什么事导致孩子失去勇气,变得自卑呢?
一、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失去勇气?
1.家长事事包办
家长常常存在包办代替孩子的现象,孩子自己的生活任务,被父母代替,比如吃饭,穿衣,甚至于思考能力。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准备好迎接自己的人生,所以孩子于亲自完成生活任务的过程,学会思考并养成行动力,才能学会自我负责的去解决生活事件。才会有生活的勇气。
2.遇到困难就退缩
无论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退缩,这时,非常需要父母的协助和支持。孩子才能走出困境,滋生勇气。比如遇到困难之后,不做作业,不弹琴,不上学,虽然表现不一,但是都是因为退缩,父母需要协助孩子产生正式困难和失败的勇气,从而成长。
3.缺乏父母的关怀
很多遇到困难的孩子,都是缺乏勇气去承接困难,而承接困难的勇气是需要父母的关怀才会产生。只有父母的关怀,才能让孩子放下武器,当武器被父母了解,就不再是武器。孩子在困难中,最需要父母温暖地对孩子说:“我了解你的痛苦”。
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一个孩子失去勇气,产生自卑心理,可是这样的孩子,在面对一些事情没有勇气之后,会对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没有勇气的孩子会怎样?
1.面对困难畏手畏脚
孩子们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即使面对困难也难免会畏畏缩缩,无法坚持到底。畏手畏脚的孩子很难让人喜欢,而遇到困难就哭泣找妈妈的孩子被人认为是怯弱的孩子
2.孩子丧失信心
孩子长期没有勇气,不敢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行,什么都做不了,给自己贴上弱者的标签。这样的孩子内向谨慎,做事情的时候会时刻担心自己出错,追求完美。当他们出现这些行为特点的时候,家长也容易给他们贴上不自信的标签。
3.错失很多机会
如果孩子缺乏勇气,在独自面对生活的情况下,没有人帮助他出谋划策,也会因此丧失很多机会,就算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也会因为犹豫不决,我们手畏脚,顾前顾后的不敢抓住机会。
既然知道孩子缺乏勇气会造成这么多影响,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激发孩子的勇气呢?
三、怎样激发孩子的勇气?
1.要给他练习的机会
下面这句话,是许多妈妈的口头禅:“小心,小心,我来!”出于保护的心理,或出于不信任,甚至是省事的心理,我们常常在孩子试图挑战自己的能力之前,就扼阻了他尝试的机会,让他既来不及证明自己,又来不及学会该有的能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落后了。
2.要帮助他培养敢于进取的能力
敢于进取和承担责任的勇气,不是我们在嘴边说说就能获得的,它既包含了实际应付挑战的能力,例如智力、体力、技巧;也包含了处理挫折、面对失败的心智和情绪能力。因此,需要父母和长辈有计划地来帮助孩子获得这些能力。
3.允许孩子失败
社会学家最担忧中国80后独生子女的情商,很害怕他们因为不能承受失败的挫折而选择不战而降。他们的担忧当然不无道理。现在大多数的孩子一直到上小学之前都几乎没有承受过竞争的压力。他们不需要在爸爸妈妈面前装得乖巧以和兄弟姐妹争宠,不需要看谁比较眼明手快能先抢到鸡腿,不需要耍小把戏好在晚饭后躲避洗碗的责任,也不需要懂得谦让而不把面包全部吃完。基本上,他们没有竞争的需要,因此也就缺乏承受竞争后果的能力。
每一个父母在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会观察别人的孩子,结果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喜欢主动表现,公共场合也不陌生,有的孩子这表现的比较害羞,在外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有的孩子,敢上树爬墙,有的孩子则认为那太危险了,不去做,有的孩子可以自己独立,面对一些困难,有的孩子则凡事都需要大人的帮助解决,当你的孩子是后者,是相信你一定会感到一丝烦恼,孩子缺乏勇气,以后可怎么办?
的确,没有勇气的孩子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也许小的时候我们看不出什么不良的后果,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进入社会后,问题就会越来越凸显,甚至影响他的整个人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缺乏勇气的人,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很可能因此而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为他注入性格优势中重要的一点:勇敢,这才是一个称职父母应有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