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以帮助民间艺人提高制作工艺。2.建立文化生态村。由乡政府出头,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帮助各村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生态村,如剪纸创作村、香包刺绣村、皮影制作村、秦腔头帽村。3.会展团队模式。由市县政府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参加国内各大城市或是港、澳、台举办的各种艺术博览会,扩大宣传,扩大知名度,形成政府支持,各集团公司乡镇村企业参与的 团队协作力量,发挥其不同方面的功能。&
3.与教育相结合,开办民间美术研究专业,促进经济发展&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这种教育途径,充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民间美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的程度也较高,因此也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民间美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又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美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已成为可能。第一论文范文网 www.11665.com整理。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不会因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更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如北京石景山地区就是一个民间美术极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为了更好的保护民间美术,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在此创办了“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中国民协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曾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使民间美术的技艺与民间美术的精神得到传承与延续,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重新融合后的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蒋君兰:浅谈民间美术的变化趋势[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4期.&
[2]周贺: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J].东方艺术;2005年19期; 108.&
[3]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 2003年03期.&
[4]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M].商务印书馆,1997年.&
[5]方湘侠:《民间美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6]罗江峰: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 [J]民间美术历史渊源悠久,它是民族传统美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几乎是伴着人类的繁衍、审美、智慧而传承的。这土生土长的美术,随着历史的长河在民间延续,多半都是以就地取材,自制自用,自娱自乐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充分体现出民俗、民情和民风特色。民间美术的品种繁多,诸如民居、民间木雕、窗花、剪纸、年画、服饰、印染、刺绣等等。时代的变化使民间美术不断更新和进化,本文就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前景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我国;民间美术;传承;保护;发展
我们理应以高瞻远瞩,行胜于言,脚踏实地的态度来认真对待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因为它不仅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不断地考证和研究,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断有所变化和创新,密切緊扣着当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吸取传统民间美术中充满生命力的合理内核,创作出使现代人们产生心灵交汇的好作品来,才能展示出民间美术的生命活力。
一、民间美术的特性
民间美术是构成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普遍具有原发性。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是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宗教美术相对而言的。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但并不像其他三类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同时,在受众、流行范围、制作工艺和材料的选择上,主要的审美趣味、服务的目的等方面与上述三者有明显的区别。
一方面它较多保持着人类早期造物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同民间阶层的现实生活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由此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其他几个特征:功利性特征、民俗性征以及工艺性特征。这些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特征决定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门类的区别和差异。
二、民间美术的简要历史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现代艺术以其功能性冲击着古典美,国际风格取代了地域性和民族性。后工业时代更多地注意保护和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身心世界。在艺术的观念形态上,表现为物质与精神的并重,功能与审美的并重,各具风采的艺术登上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的我国各种观念冲突更为复杂,“返朴归真”之风悄然兴起,民间美术又深受人们的喜爱。绘画、雕塑、民间染织、刺绣、工艺品等重新登上了亮丽的舞台,这显然为民间美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有的收藏家已开始自发地办起各种形式的私家美术馆。文化部门应大力扶植这种民间美术的收藏活动,让已经传世不多的民间美术品得以妥善安置。我们只有从历代优秀的民间美术研究中,才能探寻其发展规律和本质问题,才能使之发扬光大。
三、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一直为美术工作者和群众文化工作者十分关注和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的旅游产业的确给民间美术提供发展的机遇,但在盲目状态下为谋取经济利益而不顾质量地重复工业生产,给民间美术的发展前景罩上了一片急功近利的阴影,终有一天会因粗制滥造而失去市场,民间美术也会因此失去其内在生命。
在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面临工业冲击。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就要充分解放思想,发展创新,使之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创造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
发展民间美术,需要一批懂得欣赏民间美术的群众。创造好的生存环境,要在小学、中学的美术课中增加民间美术内容,使中小学生从小就接受熏陶。在高等学校增加民间美术的鉴赏课及组织民间艺术活动社团等,让民间美术成为青少年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学教育的一部分。支持创新民间艺术活动载体,开展群众参与面广、影响深刻的民间艺术等活动,既满足群众“求美、求乐”的需求,又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发展民间美术的产业链条
民间美术既是一张地方形象独具魅力的名片,又是一种地方软实力竞争资源。把民间艺术发展为文化产业链,如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奥维和梵高故居,旅游的人都可买到一种特别的干花――梵高爱画的向日葵。那么,民间美术就可作为旅游纪念品。如今,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的乡土美术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纪念品,十分受欢迎。比如四川脸谱、苏州刺绣等等。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
四、中国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势,让我们看到现代社会文化的变动,中国民间美术留给世界的美好情怀,无疑会使人们集结到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实践主题下,为它找寻新的发展道路。因此,看护好一种文物,譬如各种样式的民间美术文物,是迫切需要的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作为社会实践主题的保护与传承,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主涉合理性文化结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此意义上,中国民间美术势必作为一种相对社会主导价值的边缘性、补偿性价值运动,显示它在健全现代人格构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复归人类生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在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不能脱离民间环境,它必须基于民间的生活创作氛围,汲取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代代传承下去。民间美术的传承大多依靠传承人言传身教而得以代代延续和发展。为防止民间美术物质遗产的传承的中断,必须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保护的各项措施必须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同时关注传承人的生存状态,为改善其生存状态作出切实的努力,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人了解民间美术,了解传统文化。
五、结语
在几千年的文化碰撞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根基。如今,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人文精神,与工业文明相融。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互补有利于社会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在变化着,但只要民俗生活存在,民间美术的活动仍然不停,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保护及传承就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向前发展。民间美术品的内容、题材、样式会随着创作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认清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做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使民间美术成为我国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