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江西户籍)在上海复旦读了本科,后去新西兰读了经济学硕士,回国后就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无暇管户口的事,后因买房,才意识到上海户口的重要性,于是便开始着手准备落户的一些事项,但落户上海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说落就能够落的,需要满足上海户口的落户条件要求才可,再者赵先生对于留学生落户上海的相关政策要求也不是那么的了解,怕有问题,于是在网上找到了我们中国培学通,积极跟我们沟通,材料也主动提供给我们,双方配合的也比较默契,在材料递交上去二到三个月左右顺利的取得了落户批复,最终成功落户上海
以下是关于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户口办理的一些相关操作流程,望能给各位想要申请办理上海户口的海归留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 (一)用人单位按要求向受理部门(上海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材料。
(二)具有特殊专长或是上海市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留培学通员由用人单位直接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予以受理。
(三)受理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并出具书面的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要求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的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约定补正的期限。逾期仍不能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四)受理部门对予以受理的材料进行整理、复核,在10个工作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审核。
(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按照规定,对初审材料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
(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将审核通过的意见反馈受理部门,并将审核通过的落户名单汇总至上海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10个工作日一次),由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将名单转发上海市各区县公安部门。审核未通过的出具书面的《不予审批决定书》。
(七)受理部门根据审核意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函、落户确认单、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手续,并网上告知申请单位。
(八)申请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凭相关证明领取批件后办理户口迁移、申报、人事档案调动及劳动手册等手续(户口申报须在人事档案调入后办理)。
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寸土寸金,新建商品房价格已经达到八万。在高楼的包围下,拆迁未完成的光复里小区显得格外破落。这里至今还有十几户住户没有动迁,对于拆迁补偿,他们一直未与拆迁办达成一致。
最突出的一户业主将原有的33平方米的房屋,加盖至五层,据称落户人口27个。他们表示,如果搬走,也得能安置下房子中的一家四口人。拆迁补偿为何总是难以达成一致?
离老宅不远处的新湖明珠城,二手房单价已近8万,不断攀升的房价,让复兴里小区一些还未拆迁的住户也有些急了。这意味着已评估完成的补偿款可购买的房屋面积越来越小。
2013年年底,拆迁办正式进驻到这片棚户区中,2014年10月集体签约。住户吴先生说:& 签字的时候我们已经签了,就是57点几的,你应该照五十起给我们,他说可以的,我们在上面签字了,以后六平方米还要给我们,现在说不算了。&
吴先生说因为房本上& 57&平方米的& 7&写得像& 1&,6平方米的差距没有谈妥,最终没和拆迁办达成协议,吴先生和自己的家人继续住在这里,37度高温中,家里空调和风扇一起开着,噪音不小。
未达成协议的在小区大约还有十几户。其中更突出的是一户姓江的人家,为满足居住需求,江先生将33平方米的房本面积,加盖至了五层。每个房间,七、八个平方米,虽然是正午,光线却很暗。
江先生说:& 我家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二十九户人口,子孙四代,我母亲、我儿子,就这么点环境,在一个33平方。那时候我翻修房子,因为我儿子要结婚,他说是违章搭建也好,说什么也好,但我没给政府添加麻烦,现在他要动我房子,不是我要拆,最起码要征求我的意见。&
目前,这个地块采用的是& 按面积计价&的方式给予拆迁补偿。被拆迁户拿着这笔补偿款,购买政府在郊区配套建设的限价房。吴先生说:& 补偿条件就是,每平方27000元,就根据这个补偿。他有房子,你可以拿这个价去买房子。他给的房子单价,江桥房子是一万五千多,嘉庆房子是九千八百多,不到一万每平。&
在房本面积只有33平,说房子里落了27个户口的江先生一家看来,这个补偿标准不能满足实际的居住要求。江先生告诉记者:& 房子的实际面积很大,每层有45平米,差不多五层,就是两百多平米。你给我限价房、给我什么房,你得安排我们家所有人口住得下。&
但希望拆迁办根据家里的实际需要、按照户籍人口数量来核算补偿的想法,几年来却都未被认可。记者就该地块的拆迁问题尝试采访拆迁办,但是遭到拒绝。
一直以来,拆迁赔偿的标准是拆迁难的主要原因。2006年,被称为广州市海珠区最牛钉子户的李雪菊,因为补偿标准的问题,和置业公司进行了长达5 年的拉锯战。深圳市城中村拆迁最牛钉子户蔡珠祥一幢花了100万建成的6层小楼,最终得到了1700万的天价补偿款。
拆迁补偿的情理与法理似乎一直没有大家都认可的量化的标准。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王锡锌说,个案中,解决某一户的诉求,并不是难事,但如果涉及公共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公平问题就需要权衡。在这个个案中,可能更多考虑的是住户的现实困难怎么解决。但标准不是很清楚的话,我们也会担心公共资源财政会被浪费。另外,如果违法行为还要给予补偿的话,未来是否会鼓励更多违法、违建的情况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主体的公平及评估科学性的构建,就非常关键。王锡锌指出,拆迁时,使用权的价值怎么来认定,也就是补偿标准如何来认定。承认房屋建设面积是补偿的一个要素。怎么真正确定它的合理的市场价格,国家对这部分也有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评估主体是否有公信力,评估方法是否公平科学,评估能否受到有效监督,这几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导致补偿标准争执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