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住证积分

名师课堂2 在线教学

居住证积分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教学内容:九义务教育课本三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59P60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一周,并知道周长的含义,能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59P60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一周,并知道周长的含义,能用“围绕(& )一周的长度就是(& )的周长”语句表述图形的周长。

2、通过操作,观察进行比较分析,知道求一个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3、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求多边形的周长。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归纳,并能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

&&&&&&&&&&& 2、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彩笔、直尺、五连块、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先想考考大家一个语文知识。(板书:周)“周”表示什么意思?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今天我们来研究周长。(板书:长)

&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周”的含义

1、出示课件:

(1)蚕宝宝沿着桑叶的哪里爬?

(2)蚕宝宝沿着桑叶的边怎么爬的?

(3)像这样从一点出发,绕边沿一圈又回到起点,这种“首尾相连”的情况就是“一周”。(板书:一周)

2、选择:哪个是游泳池的一周?

哪个是荷叶的一周?

3、描出下列树叶的“一周”。 (学习单/一)

4、现在你知道周长中的“周”字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

(二)理解“长”的含义

1、这个“长”字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课件)这片银杏叶的一周有多长?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2、(课件)这片桑叶一周的长度是否也是8cm?

3、现在你能知道周长中的“长”字是什么意思了吗?(板书:长度)

(三)理解“周长”的意义

1、“周”表示一周,“长”表示长度。那么拼起来的“周长”表示什么意思?(板书:的)

2、(课件)

(1)刚才量出的8cm就是银杏叶的什么?

看着板书谁能说一说什么叫银杏叶的周长(板书:围绕银杏叶一周的长度就是银杏叶的周长)

(2)同桌互说什么是桑叶的周长? 这片桑叶的周长是多少?

&&&&&&&&&&&& 什么是白玉兰叶的周长?

3、小结:谁的周长就是围绕谁一周的长度

&

三、探究实践。

(一)探索五连块的周长

1、什么是这个五连块图形的周长?它的周长在哪里?

&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cm,它的周长是几cm?

2、小结:五连块图形的周长是各条边的长度总和。原来图形的周长就是它各条边长度的总和。

3、小胖说:这些图形都是五连块,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周长也相等。你觉得小胖说的对吗?(小组交流)

4、课件:五连块图形的面积相等,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机动

1、(课件)要知道这个三角形周长,你需要什么条件?

&&&&&&&&& 学习单/二& 测量长度并计算出三角形的周长。

2、如果是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你又会有什么更方便的方法吗?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周长。

&

四、总结交流。

今天学会了什么?

什么是周长?求图形的周长,要知道什么?怎么求?

&

&

&

&

板书设计:

周&& 长

&&

围绕(& )一周长度,就是(& )的周长。

&

&

&

&

《周长》反思

&&&&&&&&&&&&&&&&&&&&&&&&&&&&&&&&&&&&&&&&&&& 赵烨萍& 050111026036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对数学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本节课中,教师以学生喜爱的动画导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对要探究的知识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同时,通过多媒体将两片树叶的边线拉直,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蚂蚁跑的过程,以及自己画出图形的边线,对周长有了初步感知,为进一步学习周长做好准备。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片断中,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倾听同伴的想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另外,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周长,在交流中理解周长,真正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校服”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的周长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