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的焦虑究竟是来自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还是孩子的真实状态呢?情况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严重吗?孩子在家里是什么表现呢? 如果一位老师因为一个孩子不容易管理就说这个孩子“将来很容易学坏”,我首先会认为这位老师的判断值得怀疑,且不说有多少淘气难管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变坏”甚至还挺有出息,至少这位老师传达给我的信息是她对这个孩子束手无策了,只有向家长告状。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呢?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的表现是非常必要的,目的是了解情况,寻求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而不是发泄对孩子的不满,给孩子头上贴个问题标签退还给家长。就像一位医生责怪他的病人得了自己不会治的毛病一样,只能证明自己还不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这位老师也还不是一位成熟的教育工作者。 所以,你先不必过于焦虑,冷静下来观察你的孩子,他的调皮和跟风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有没有损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特别是留心观察一下,孩子有哪些优点?(我们父母往往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发现孩子的优点却是需要用一点心思的。)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调皮和跟风?是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还是只是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不知道你没有读过周弘老师写的一本书叫《赏识你的孩子》,建议找来一读,一定会对你有很多启发的。:)
&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我向老师咨询了应该怎么管教叛逆期的孩子,老师分析跟我说,孩子到了叛逆期,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很重要的,然后再用相应对的方法管教孩子,这样父母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教育孩子也是一个教育自己的过程,学习模式是模仿式的,而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学来的。通过树立榜样来教育孩子是最可靠的办法。用了老师的方法之后,我的孩子简直是变了个人,最明显的变化:孩子现在喜欢跟我们沟通了,我们跟他说话都能听进去,也不再每天都沉迷游戏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上升中。 在上一次家长会,老师特别提出表扬我家孩子,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爱帮助同学,还被推选为班干部评上了三好学生,孩子也是给我长脸了!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的孩子一定不能打骂,家长要耐心,不要指望这时的孩子还听话,要适当地放一放他,顺着他的心意,然后再说:孩子,我们理解你,现在你是青春期,有那么点的叛逆,我知道你不是有意地起我们,你心里也很烦是不?别怕,孩子,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时期,我们一起走过去好不好?不过你****的事情做得真的不漂亮,如果能***做就更好了。 家长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要压火,不要让孩子你很烦他,也就一年的时间,家长只要留意不让他学坏就行了,其他的慢慢来就好。过了一年孩子会突然懂事了。 千万不能心急,一定要表现出理解孩子,然后再说你的心思,让孩子 理解你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不要再盛怒下管教孩子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不知道您说的叛逆期是几岁的叛逆期?因为青春期的叛逆期和婴儿期的叛逆期很不一样哦!如果说的是孩子学龄前的叛逆期,这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长平时很武断专制,对孩子管束和限制过多,孩子就更容易叛逆。如果家长养成尊重孩子,凡事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充分理解孩子的习惯,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同时,榜样的力量也很重要,如果宝宝喜欢的偶像能够通情达理、懂事,宝宝一定也愿意学着做。我认为,一个班如果要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学习习惯一定得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因为破坏常规的往往就是那几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无论是管理好班级,还是提高教学质量,都需要关注那些特别的孩子。那么,如何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呢?以下是我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首先,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或缺点。 调皮、好动是幼儿的生理特点,而且,男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刚入园是比较难管理,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习惯培养,班上已经有那么的孩子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庆幸,难道不应该怀着更大的期待、更多的耐心去关注那两个特别调皮、特别好动的孩子吗? 但调皮好动往往是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对立面,我们必须争取用最快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谈谈如何解决? 一、让孩子生活在希望当中,学会自尊自爱。 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得先去感化孩子,得先让孩子“亲其师”,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觉得,如果自己不遵守纪律,不好好表现,会对不起老师的关心爱护。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破坏了班级荣誉会有一种羞耻感,要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逐步懂得自尊、自爱。因此,遇到调皮的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偏不能生气,偏要对着他微笑,偏要想方设法亲近他,同时让他亲近我们!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调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备,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批评、责骂也无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可怕的。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一定不能犯这个忌,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让孩子爱的期待中学会自尊自爱。不管是多么调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老师在班集体中的表扬。老师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因此,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让孩子渐渐地习惯“微笑”教育 调皮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多了大声的呵斥,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往往充耳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确实比较困难。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机会,经常让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在站起来表演,动一动;读生字时可以跳起来抢读,动一动……我还常对孩子们说,碰到高兴的地方,你可以开怀大笑,甚至手舞足蹈,但是,大笑一次是可以的,如果笑过一次之后,人家都回到课堂上了,你还在沉浸在刚才的内容里,一个劲地笑个不停、动来动去,就变成小傻瓜了。因为这是课堂,我们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开始,有的孩子放了就收不住,我也就调侃着说一句“瞧瞧,傻了吧?”然后,让大家来评述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时间一长,他们就习惯了我的微笑教育,无论是跳起来抢答,还是做动作背诵课文,哪怕是表演“采集蝴蝶”,都能迅速地回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状态。 三、晓之以理,让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不安分,下课也比别的孩子更喜欢打闹。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呢?我先从安全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为什么不能追逐打闹。有的说,地面很硬,摔下来会骨折;有的说,追逐打闹会撞到别人,可能会发生流血事件。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谁也不愿意自己缺胳膊少腿的。因此,要让孩子不追逐打闹,得先让他们懂得不打闹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也是维护班级荣誉的需要;不打闹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爱集体的表现。 四、有赏识,也要有惩罚。 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应该是主旋律,它符合教育学的规律,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学生说“不”。如何惩罚,我主张先民主后集中。就说课间打闹吧,光是让他们懂了道理还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违反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怎么惩罚?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讨论的结果是大家互相监督,发现违规情况,先友情提醒,再惩罚他回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反思,不得去室外活动。任何规章制度只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可,执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结果反而没人被罚“坐教室”了。 五、联系家长,让家庭配合教育。 孩子调皮好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跟家长的生活态度、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告诉家长,他们家孩子在班上的状况,要求他们配合教育。建议家长给孩子限时做事,规规矩矩做事。比如说吃饭,不仅要限定好多长时间必须吃好,而且还要限定吃饭的这段时间内必须坐端正,一心一意的吃好饭。其他方面,如写字、看书、出去玩呀,你都得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定要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一定要学会安下心来做某件事。到此,家长没有不表示“配合”的,因为,从来就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我们班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