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这种从小就培养的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家长可能只知道绘画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细胞,但是,殊不知,从小给孩子学习绘画,还有很多丰富的东西,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绘画的好处多多。
1、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
绘画是孩子通过观察客观世界,描绘出客观世界的最直接的活动。如果家长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多留心观察方法和实物,对不同的事物多进行描述,日积月累以后,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好,通过绘画能够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绘画是必须要动手进行的。孩子通过手绘把思考的形象用不同的笔、颜色、纸张描绘出来,这对于孩子双手协调能力,开发潜在的天资和智慧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也能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渐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3、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
绘画更多的是表述和描绘,将具体的东西抽象表述出来。画画的法则和内容都是多样的,通过绘画学习,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样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寻找自己适合的创作思路和方法,从而形成自我的思维习惯。从小培养优秀的思维,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精神形成。
4、增长综合知识
通过绘画的内容,需要对绘画事物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描述,并且要认真了解事物的特征和构造,熟悉和了解事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画出成功的作品。同时绘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故事的,这其中涉及的艺术、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常识,美术也是可以提高孩子百科知识的的一本趣味图书。
5、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绘画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同时自己思考绘画素材,在绘画过程中,无论是构图,还是颜色都可以完全让孩子独立的完成,通常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训练和培养,没有任何活动可以和绘画相比较更合适。
6、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孩子通常在生活中内心可能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负担,当然这些负担可以通过和家长聊天或者玩耍等方式散发出来。但是如果在有负担和抑郁的情况下,给孩子一只笔、纸张、颜色,让孩子自由的绘画、或者涂鸦都能够是孩子心理上得到很好的自诉,使得心理负担能够减轻,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悦宝园(www.rompy.cn)提醒您: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去绘画,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有创造力、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同时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还是一本可以提高孩子百科知识的趣味图书。孩子还可以通自由绘画减轻负担。孩子从小练习书法、绘画、舞蹈、武术等等,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废了。那么,我们家长为什么还要花冤枉钱送孩子学这些呢?
其实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家长从思想上都想不清楚,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学习艺术。大多数家长对培养孩子艺术特长这件事,都是停留在让孩子学方法、学技术的认知层面上。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跟风性质,看到别人家孩子会什么,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在这样的气氛影响下,孩子们很难得到有效的艺术教育。
家长朋友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小时候学过什么艺术,成为画家、书法家、舞蹈家、钢琴家的人有几个呢?而且,学习了那些艺术特长,现实的生活中好像似乎都用不上。你的字写的再好,现在已经进入了无纸化办公时代,没人关注你的字的好坏;你的画画的再好,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一年不见得能画上几幅。当然,也有很多的孩子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学到了精髓,能把一幅画画的非常好,能获得很多的奖项,把毛笔字写得非常的漂亮,取得了很多的证书,但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模仿。
因为,高级的模仿,只是技术。
这些显然是不够的。那孩子究竟要学习怎样的艺术教育呢?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艺术教育呢?
说到这里,小编觉着应该先来聊一下电影。因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涵盖了美术、舞蹈、摄影、服装、化妆,甚至高科技等等行业领域,是最有代表性的。
我们拿电影做例子,是因为中国电影很少有几部能被好莱坞认可的。很多人觉得是因为影片内涵的原因,其实不然,每个国家的政治、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肯定不一样,我们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但是从制作上,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原因。那就是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和艺术延伸在创造的能力。
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大概分为两类,一类学院派,一类片场派。主要岗位像导演、美术、摄影等等可能都是学院派的居多,而片场派的大多参与一些辅助工种比如置景啊、服化道啊等等,这两类人在一起合作,很难在艺术创造上达到一个合作高度。而好莱坞不一样,那边的流程已经达到一种工厂式的作业流程,团队之间的成员从小就有着相同的艺术素养教育,所以在创作上有很高的默契和完成度。
我们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从小的艺术教育层次就完全有着很大的等级分化,当他们在一起合作的时候,能创作出好作品吗。
我们许多家长没有结婚之前,觉得未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但是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才觉得未来是孩子们的。我们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把孩子们拉扯成人,尽自己的能力给他们最好的生活,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不是图他们将来真正的能荣华富贵,图的是孩子们将来的人生路能平安健康、积极乐观,有信心有热情过好自己未来的日子。
我们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太快了,快到我们无法想象,不管是教育还是生存对我们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现在的AI人工智能,能准确的探测到人生病的病因。试想一下,我们在大学学的专业有几个是和我们从事的职业挂勾,而且最要命的是,我们的孩子十年寒窗考入的大学,学习的学科,还没等到孩子毕业,这个学科就被社会淘汰了。你说这样的社会环境残酷吗?
那么,未来我们的孩子要学习什么呢?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素养。
首先,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一个人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就是创造力。我们说21世纪人才的竞争我们说创造力不仅仅是将一个事物从零到有,而且要考虑到这件事物或这个产品的延续性和功用性;创新能力是以现有的思维能力提出区别于别人的见解来提升某一事物。
第二,批判性思维当然不是指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跟你唱反调,批判性思维更多的应该是判断能力,我们家长都刷微博吧?都刷抖音吧?在这个知识喷发信息爆炸的年代,那么我们就应该有区别这些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能被标题党迷惑,不能被伪装的善良欺骗。
第三,沟通能力,这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环节,比如今天的课程我用我的方法和我的专业给大家传播我们的课程理念,你们用你们的智慧你们的判断能力接收我们的信息,那么我们今天的沟通算是成功了。
那最后的合作能力呢,比如前面说到的电影这门综合艺术,观众在影院观看的2小时的片子,背后需要幕后的这些摄影、灯光、美术、服化道团队至少要工作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我们在夏天拍一场冬天下雪的戏,没有雪怎么办,摄影师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我们的置景师人工造雪、需要我们的特效师制作假的冰。制作的过程只是技术的处理,但是实现的目的是在向观众传输影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告诉大家“窦娥受了冤枉,老天也有垂怜之心,老天也可怜她,人为什么却无动于衷。”
好,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这些核心素养呢?
小编最近采访了深圳阿拉米视觉艺术中心的负责人桂周老师。他向笔者推荐了K12艺术素养与创造力开发课程。笔者很受启发,觉着我们的家长朋友有必要尽早的了解一下。
什么是K12呢?
打个比方,中国有九年义务教育,K12也一样,只是美国的一套教育体系。K12不光只是艺术,它也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学科。艺术素养只是其中的一科而已。这套课程在美国50个洲、加拿大10个洲的中小学与幼儿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当今世界,不可否认,欧美那边不管是小孩和成人,艺术创造能力普遍要砸偶在世界的先列。他们从小接触的K12艺术教育是将教学指导、实践训练和读写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艺术的力量。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疑问,艺术素养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里笔者就要特别的介绍了。这一套课程一共9本书,涵盖:美术、雕塑、摄影、运动、、等行业。
艺术是什么?是躺在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吗? No,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艺术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充斥在每一个行业。
K12艺术核心素养课程讲的其实是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规则。 &课程通过线条、颜色、空间等等艺术元素来让孩子们认识事物,通过比例、统一、平衡、运动等设计原则来告诉孩子们,每一件事物之间都有内在的关联。
这些知识,贯穿于每一个学科,不管孩子将来面临什么样的社会挑战、职业挑战,这些知识都有用武之地。举个例子,心理学似乎和艺术没有很大的关联对吧,其实不然。比如我们学习了线条和形状之后,当你感到生活被遭遇纷扰痛苦而无头绪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找一些直线条的有规则的地方去走走,比如几百级台阶,铺满鹅卵石的小道,这些形状都会映射你的心里,让你瞬间减压。烦恼的时候不是去嘈杂的酒吧,那样只会更加的迷失自己。再比如,我们学了冷暖色,当我心情需要安慰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穿一些暖色的衣服,多去接触一些圆形的物品。这些,在心理学专业里是有研究证明的。
K12艺术核心素养课程,也是遵循着美国国家核心艺术课标,这个标准是指导孩子们通过实践培养创造力,使学生获得艺术成功和成就。
深圳阿拉米视觉曾亚丽老师特向笔者介绍了这个课程的学习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