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优秀勇敢,有责任心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怕孩子犯错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复杂多变,给孩子的一生都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不仅是在学习方面,很多还是在学习以外,生活素质和情商方面,所以从小不断的培养孩子竞争意识,成熟的能力,并不断的创新,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读书,更有利于孩子将来以后的人生选择和成长。
孩子因为不敢犯错,所以不敢创新不敢探索,就会墨守成规,畏首畏尾,这才是最可怕的
第二作为家长要勇于为孩子的成长错误买单
过多的限制甚至惩罚,就会使孩子不敢放开手脚,限制了孩子潜能的发挥,
所以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父母应该努力打消孩子怕犯错误的心理,对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出现了错误,要鼓励争取下次遇到取得进步。作为父母,积极承担责任,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这样孩子才会更大胆更积极。
第三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教训
父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两次甚至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这就要平时父母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问题。
把每次犯错误,当成让孩子提高成长的一个机会并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厉害。
第四人是有惰性的,人一直过着安逸的生活,是很容易失去斗志的,而我们很多妈妈恰恰是这样给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没有斗志的生活。
第五谁能保证孩子一帆风顺,与其到时候遇到挫折磨难,还不如提前去磨练他。现在的孩子逆商低,说不得打不得,都是我们前期“铺垫”的结果。
第六没伞的孩子才能跑得快。没有过多依靠,没有妈妈过度保护的孩子 ,才能成长得快。
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去犯错,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领,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当他远走高飞时,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没有担心。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情况:应付式地完成作业,只管填满不管对错,分数高低无所谓,只盼着快点考完放假。很显然,这是缺乏对自己的,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杂志首发|知行网独发)
【作者介绍】
赵逸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拥有丰富的儿童青少年学习问题调整、团体辅导工作经验。主要工作方向:儿童青少年成长咨询、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训练、家庭与亲子教育、儿童青少年团体辅导。
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情况:应付式地完成作业,只管填满不管对错,分数高低无所谓,只盼着快点考完放假。很显然,这是缺乏对自己的责任感,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能主动并有效学习的根本。
那么,什么是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只有有了责任意识,才能主动自觉地做事、学习,并能努力克服过程中的困难。我们这里讲到的就是其中最基本的对于自己的责任感。
自我责任意识强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觉性高,无论他对于学习喜不喜欢,都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遇到问题能主动求助,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较清 晰的认知。在生活中,这类孩子能自觉完成自己的事情,并对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安排和计划。而缺乏责任意识的孩子面对学习则是能懒就懒,能漏就漏。主动性和 坚持性差,不愿意思考,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即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想一下就能完成,也不愿意多辛苦一点。生活中则以玩为第一要务,缺乏目标理想,着眼 于当前的感受。
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缺失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家庭教养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些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通常我们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类家长把孩子当做朋友,能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绪,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但在原则问题上,有明 确的态度和坚持。这种严格却民主的教养方式,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 些是不能做的。
专制型教养方式
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有较多的要求并且相对严格,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受。虽然为孩子精心安排了很多,孩子却未必 能够接受。这类家长各个方面都给孩子安排好,各种细节都对孩子有要求。既然家长都替孩子决定好了,孩子自然就不会自己去思考感受了。他接受到的都是父母强 压给他的,常常带着逆反的情绪去做事,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被压抑了。
放纵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的父母则是给予孩子过多的爱,一味地迁就孩子,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也很少去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只是凭自己的本能和喜好行动,只关注自己的 感受。家长没有告诉孩子他在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极其缺乏责任意识的。现在很多工作繁忙顾不上孩子的家长特 别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工作太忙而没有给孩子很好的照顾,家长面对孩子就有一种愧疚感,从而会通过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减少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来补偿孩 子,以减轻自己的愧疚感。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忽视型教养方式
忽视型的家长通常都是缺乏敏感度的,他们只提供物质条件,却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或因无暇顾及或因观察不够,他们也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和控制孩子行为。这种环境中,孩子的行为和需求不能得到家长的回应,他的责任意识也很难发展起来。
那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呢?
第一,家长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受到的影响也最大,所以要让孩子有责任意识,家长首先要有较强的责 任意识,并在平时的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体现出责任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例如,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虽然很多家长工作繁忙,但 要么不要轻易答应孩子,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面对事情也会找各种理由。
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家长给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直接要求孩子做什么,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让他自己思考权衡。在这过程中,孩子能体验到 对自己的控制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和独立自主性,并且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为自己负责。例如,要求孩子背单词,不要哪 天想起来给孩子要背默单词,规定每周背默70个单词,但让孩子选择:1、每天背默10个单词;2、周末背70个单词。平时可以偶尔提醒下孩子,问一下他选 择的方案进展得怎么样。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职责。父母不要为孩子“代劳”太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只有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培养起责任意识,同时在完成自 己职责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做的是和孩子一起设立目标并建构实现目标的大致 框架,具体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安排,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同样如此。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先做什么作业,复习哪 些内容,家长只要告诉孩子今天温度怎么样,作业是否都完成,复习目标是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完成或者他实施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家长需要和孩子去讨论为什么没 完成,要如何解决问题。
怎么说话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平时与孩子交流时,
多做实际情况的描述,如:“现在离上学还有10分钟。”“现在离你定的目标还有……”
少用命令或给现成答案的话,如:“你要……”“你应该……”
多做这样的表达:“你可以……,也可以……,还可以……,这是你自己的事情,需要你自己来决定。”“你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面对孩子考试分数和学习问题时,
不要先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哎,你太让我们失望了……”“怎么又……,你到底想不想学?不想学我们也不管你了!”“怎么才考这么点分数,以后不要想再……”
可以先问孩子:“对于这次考试/默写/测试/……,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和感受?”
或者先表达孩子的感受:“这次成绩不理想,看得出来你很难受,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再难过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我们只有勇敢去面对,找到问题,下次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