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概念有“今天、明天、昨天、现在、刚才、1点、3点、上午、下午、早上、白天、夜晚、一星期、这星期、下星期、上星期、今年、明年、去年”等。
对时间的理解特别重要。“现在几点”、“差10分钟”“等5分钟”……若是不知道这些基本的时间概念的话,会给生活带来很多困扰。 有一些5岁的孩子不知道“现在几点”,不知道“差5分钟”这些时间概念。一问,才知道原来在他们家里没有用长针和短针表示时间的机械钟,只有用数字显示时间的电子钟,所以没有在生活中看钟表学习的机会。 为了能培养对数字敏感的孩子,需要从很早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注意到钟表,并学会如何读时刻。 要想培养具有良好时间观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节奏。为此,要预先安排好孩子吃饭的时间、散步的时间、读图画书的时间和就寝的时间,然后使之常规化,这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孩子会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期待那些时间的到来。
若是在事先安排好做练习册的时间,一旦时间到了就会很迅速地自己准备好学习了。若孩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即便父母不督促,他们也能主动地想要去做。冬天真的很冷,早上更加冷,很多中小班的小朋友都想睡懒觉,特别是个别妈妈不上班的幼儿迟到的现象是接二连三。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按时来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采取了为准时来园的幼儿粘贴小五角星,以鼓励动员幼儿准时来园,同时我也与家长进行了交谈,让家长了解这都是为了孩子,第一,可以让孩子参加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区域活动,在玩中相互学习,让知道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二,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晨跑活动,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而且能让幼儿体会到集体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真的,第二天,很多孩子都准时在八点钟前来到了自己的教室,大家一进教室就走到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角,自主快乐地进行着活动。就是平时来园很迟的幼儿家长也在晨跑时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其实,我们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有许多时候依赖家长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等,而往往忽略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我们老师调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秩序的工作和学习,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在宝宝日后的成长发展中是很重要的。而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小开始的。
对秩序的学习,可从多方面进行。首先比如讲故事,故事发展是有情节始末的。父母在讲故事时应按先后秩序叙述,并要按书上一字一句叙述。尤其是在讲一个宝宝已较熟悉的故事,宝宝对故事中的某个语句都已能准确地记住了,这时大人若讲得与书中写的语句不一样,尽管意思一样,宝宝也能嚷“错了,错了”的。此外,在日常生活,如早上洗漱时要先漱口后洗脸,晚上睡觉脱衣时要按脱下的秩序依次放好,也便于第二天早上起床时穿拿。家中的日常用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等,生活中处处都是有秩序的。另外,大人也可通过有意地提问来练习宝宝对秩序的学习。比如穿衣时可问:“可不可以先穿外衣,再穿内衣?”“可不可以先穿鞋子再穿袜子?”等。
培养初步的时间概念
规律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而时间概念则是规律生活的具体表现。一般幼儿的时间概念以生活中具体的内容为准,如吃了早饭后可以玩耍,午饭后要睡午觉,晚上爸爸回家后一起吃晚饭,饭后一家人在一起做游戏,之后吃水果,睡觉前要洗澡等。宝宝在掌握了这些时间概念后就能按此更有规律地生活,比如当宝宝求做某事时,妈妈告诉他“等午饭后”或“等爸爸回来后”时,他就会耐心等到了时间再做。 也有些宝宝在托儿所里会学着大人的样子认钟表,他们的时间概念便可以表现为时针的位置角度,尽管他们不懂那是几点钟了。比如当宝宝看到指到某一位置时,他就知道父母该来接他回家了。
也可让宝宝学习区别早上和晚上。
早上起床时,妈妈说“宝宝早上好”。让宝宝说“妈妈早上好”。边起床边向宝宝介绍,如“早晨天亮了,太阳公公也快出来了,咱们快穿好衣服出去看看”。要打开窗户和窗帘,使宝宝享受新鲜空气,白天可以出去玩,也可在家中玩,白天天很亮,不必开灯。到晚上要宝宝介绍“天黑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要开灯才看得见,咱们快吃晚饭,洗澡睡觉”,使宝宝能分清早上和晚上,并让宝宝学习说“晚安”才闭上眼睛。此时妈妈应留在宝宝身边,因为他会睁开眼睛看看,如果妈妈还在,他才能安心入睡,不妨多道几回“晚安”,让他将词汇学熟练了。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外出旅游,去陌生的亲戚家等都会打破生活的规律,也不利于宝宝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掌握。所以这个年龄的宝宝应少变更生活环境,在托儿所的也不宜全托,晚上应与父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