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居住证积分

孩子一生气就爱打人,到底怎么管教?

居住证积分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有时候, 孩子也会用“打” 人的方法表示喜欢, 就像大人会拍拍别人打招呼一样, 只是因为掌握不好力道, 出手很重。孩子本身并没有恶意, 但看在大人眼里却是“打人”。

不难看出,这位妈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其实曾经我的儿子仔仔有一段时间也有着同样的问题,所以今天月华会用亲身的经历来写下,家有爱“打人”的小霸王,妈妈可以拿这么“暴力”的孩子怎么办 正确认识孩子的打人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曾把攻击分为两种: 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工具性攻击主要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 以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为主。敌意性攻击不是为了抢夺物品, 而是要对人造成伤害。 6岁以前的孩子, 无论是工具性攻击还是敌意性攻击, 都是正常现象。2岁以前, 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期, 他们以为全天下的物品都是自己的, 完全不明白分享与合作是怎么回事。所以, 他们常常会抢夺玩具和物品, 为了自己的物品, 他们不惜用一切行动进行捍卫, 打人、咬人等都是他们可能采取的行为。这个时期, 他们脑子里其实没有“打人” 这个概念, 仅仅只是“打” 这个动作来排解他不想做或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打人” 也不是成人意识里“霸道” “攻击性强”。有时候, 孩子也会用“打” 人的方法表示喜欢, 就像大人会拍拍别人打招呼一样, 只是因为掌握不好力道, 出手很重。孩子本身并没有恶意, 但看在大人眼里却是“打人”。

&允许孩子“犯错”,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如果此时大人大呼小叫地说“不许打人”, 孩子就会逐渐知道这叫“打人”。然后, 他会慢慢从工具性攻击转入敌意性攻击, 开始真的打人。 一般到4岁后, 孩子动不动打人, 大多就是攻击性行为了。这通常与以下原因有关: 1.模仿父母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大多是模仿父母习得的。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 孩子会有样学样, 与别人相处得不如意时, 也可能动手打人。 我认识一个孩子特别喜欢打人, 6岁了, 还动不动抢别人的东西。有一次, 他看中了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手枪, 他让那个小朋友给他玩一会儿,那个小朋友不同意, 他就生气地冲过去, 狠狠地打了小朋友一拳。打完,一把抢过小朋友头上的帽子, 迅速跑到垃圾桶旁边, 扔了进去。后来有一次这个孩子的爸爸带他出来骑自行车, 小朋友骑得比较快, 差点撞到人,他爸爸叫了几次他都不理。一气之下, 他爸爸冲过去, 一把揪住他, 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我这才明白那个孩子爱打人的原因。 2.不良环境的影响。 我认识一个叫俊俊的孩子, 3岁以前特别乖, 被别的孩子欺负时从来不知道还手。他妈妈觉得他太懦弱了, 每次看到他被欺负时, 妈妈就会站在他身后勒令他打回去。如果他不打回去妈妈就不让他回家。后来俊俊越来越爱打人。 像俊俊这样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导致的。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负时都要求他们不能吃亏, 一定要打回去, 这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样, 那些在缺少接纳、关爱、肯定和赞扬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攻击性往往更强。 电视里播放的暴力动画片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有段时间, 仔仔的小伙伴个个都脾气火爆, 动不动就打来打去, 后来发现大家都在一起看一个比较暴力的动画片。 3. 不懂得发泄情绪。 当孩子的内心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如愤怒、委屈、烦躁等) 又找不到正确的宣泄方式时, 他就可能通过“打人” 来发泄。即使是攻击性的打人, 父母也不要太过担心, 只要引导得当,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弱。 我们小区和仔仔同龄的宝宝特别多, 大家常常带宝宝一起玩。刚开始还好, 等长到1岁多会走路后, 问题就出来了。仔仔特别爱打人,小朋友一靠近他, 他就会不由分说地把人打一顿或狠狠地掐一把。被打的孩子的家长自然很生气, 大家都说: “这个孩子太霸道了! 怎么这么爱打人呢。”看着别的小朋友被仔仔打, 我的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

刚开始, 我都是赶紧把仔仔拉开, 狠狠地批评他: “你怎么能这样呢? 不许打人, 不可以打人! 记住了吗?” 教训了几次发现没什么效果, 我决定以暴制暴。当仔仔再打人, 我也会狠狠地打他。看见他掐别人, 我也会在他身上狠狠地掐一把。有时候, 他会疼得大哭起来。看着他眼泪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我的心里特别难受。同时我也会抓紧时间教育他: “看, 妈妈打你你也很疼吧! 不可以打别人记住了吗?” 谁知这样的方法一点效果也没有, 仔仔依然爱打人, 而且变本加厉, 愈发厉害。 有一次去亲戚家, 见到比他大2岁的小表姐, 仔仔开心得手舞足蹈。但开心归开心, 打人的坏毛病一点没改变。小表姐一靠近, 他就伸出手狠狠地掐, 表情还特别狰狞, 咬牙切齿的。我赶紧跑过去制止, 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地打他、掐他, 他疼得哇哇乱叫, 但他还是会故意靠近小姐姐,然后狠狠地掐她。我越是掐他、教训他, 他越发起劲。看着小姑娘被他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觉得特别愧疚。

孩子一生气就爱打人,到底怎么管教?(图1)


&那天回家的路上, 我开始反思: 为什么仔仔这么爱打人呢? 这样的“恶习” 究竟要怎么纠正? 回家后, 我查了很多资料, 不断地回想前一段时间仔仔的反应及自己的行为。然后我意识到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仔仔越来越爱打人正是我不断强化的结果。三岁以前的孩子打人并不是像成人想的那样“霸道” “攻击性强”。仔仔本身就是一个气质敏感型的孩子。他很胆小, 特别害怕新鲜事物。当别的小朋友靠近时, 他很害怕, 他不希望别人靠近。但他还不会讲话, 还没有办法把自己内心的感觉用语言明确地说出来, 他也没有办法向大人求救, 只能自己想办法。用“挥手” 的行为把靠近的小朋友赶走, 但他还控制不好力度, 出手不知道轻重。这在大人眼里就是“打” 人。而我先是教育他不许“打人”, 接着又用实际行动教他如何“打人”, 这样的情况下,仔仔当然会越来越爱打人。 对于小表姐, 仔仔其实是想表达喜欢。只是他同样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欢喜。

他想伸出手表达自己的友好, 但是出手不知道轻重。而此时, 我一遍一遍地用行动给他演示“喜欢” 一个人应该怎么掐、怎么打。所以他出手越来越重, 也越来越会“打人”。 明白这一切原因后, 我想了几个解决方法。我告诉家里所有人, 带仔仔出去时, 要紧紧跟在他身边, 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当其他小朋友靠近时, 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干预, 把仔仔与别的小朋友隔开。如果防不胜防, 仔仔打人了, 大人赶紧向对方道歉, 然后赶紧把仔仔抱走。不跟仔仔讲道理, 更不责罚打骂。平常我跟他爸爸更是会有意识地轻抚仔仔的脸, 说“仔仔, 我好喜欢你啊”, 或是拉着仔仔的手摸摸自己,告诉他喜欢一个人要这样跟人打招呼。 因为我们前面强化得太厉害, 仔仔已经“训练有素” 了, 纠正这个坏习惯足足花了一年多时间, 直到他3岁后才开始变得越来越友好, 也能够越来越长时间地与小朋友和平相处。&

善意地理解“打人”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 不会无缘无故地生气, 更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人。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或发泄内心的感情, 所以, 请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 即使孩子确确实实是恶意的打人, 家长也不要就此给孩子贴上“坏孩子” 的标签。弗洛伊德认为:攻击别人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孩子在攻击别人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大人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找到孩子动手的原因, 然后再用游戏或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是因为内心喜欢但不善表达而“打” 人,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或阅读帮孩子找到表达情绪的方法。让宝宝明白, 喜欢一个人的正常表现是什么。时间久了, 宝宝就会慢慢地理解并记住这种行为。 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别人靠近或担心别人抢玩具而打人, 那爸爸妈妈就需要做好保护工作, 让他与别的小朋友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防不胜防, 就及时地把孩子带离, 但什么也不要说。几次之后, 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样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如果孩子是喜欢别人的玩具想据为己有而动手,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他: “你想玩那个玩具吗? 那是别人的, 你拿一个自己的玩具和他交换好吗?” 一般小朋友都喜欢玩别人的玩具, 有人拿玩具和自己交换,小朋友一般都会欣然同意。如果别的小朋友不愿交换, 也没有关系,允许孩子“犯错”,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父母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分享玩具: “我们再找一个玩具, 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 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用其他的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 大概是到了叛逆期,不到3岁的小小费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满足不了需求就用打人来发泄怒火。这些情景妈妈们是否熟悉? 说好了看5分钟ipad,到点了妈妈拿走,孩子不依不饶还要看。妈妈表示不行,时间已到,孩子先是嗷呜大哭,然后冲上来拍打妈妈。 晚上要睡觉,妈妈说:宝宝准备刷牙睡觉。孩子说,我不睡,我还要玩玩具。妈妈过来准备收拾,孩子推开妈妈,动手打妈妈,嘴里念叨:我要打妈妈,妈妈走! 的确,孩子生气的时候打妈妈,有一个暖心的原因——他觉得妈妈可以信任、值得依赖,所以只敢对妈妈动手。你看他敢打爸爸吗?这点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打人,到底要不要管?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管,放任自流,以后孩子将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凡事诉诸暴力、走上极端。 如何管教孩子的怒火,考验着妈妈的智慧。

几种常见的错误做法,不仅没用,反而会煽风点火。

&1、用祈求的语气说:宝宝别打妈妈,你以后不打妈妈可以吗?这种语气让孩子感觉到行为被纵容,反倒会助长他下次继续打人。&

2、用猛烈的语言责骂他。“你居然敢打妈妈!你这样不对,我对你非常失望!妈妈生你养你那么辛苦,你这个白眼狼!”3岁左右的孩子,无法准确理解这些语言的潜台词,反而会感知到被责骂,反而激发出内心叛逆的小猛兽。可能会更加反叛,表示抗拒、不配合。&

3、待在现场看他表演。有的孩子打人,是为了赢得妈妈的关注。如果待在原地看他“表演”,反而让他更觉得满足:打妈妈能激起妈妈的愤怒。看来我这样做很有效。最好的做法是离开现场,一个严厉的眼神胜过一千句训斥。 对待孩子的愤怒,最重要的环节来了——妈妈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愤怒。 有些孩子爱打人的原因是孩子性格过于活泼。活泼的孩子平时动作幅度就比较大, 不细心。这只是一种天性而已。如果父母对此严加指责, 孩子受到逆反情绪的影响, 性格反而会向暴力方向发展。 请牢记,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 生气、讲道理、批评、责罚等方式大多无济于事。孩子根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 也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 他所谓的承认错误, 只是因为“我惹妈妈生气了” 引起的内疚感。用正面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知道如何处理、如何表达, 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成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