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毕业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进入公司或者考公务员,很少有同学选择创业,今天一则调研报告颠覆了小编的想象,“90后已成返乡创业主力军,女性返乡创业者占比首超男性”,在共青团陕西省委主持下新鲜“出炉”。
&出身基层劳动者家庭,女性创业意愿更强
&“90后”正快速走上前台,成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据调查,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9~34岁,占78.3%。这其中,29岁以下的“90后”人数最多,占55%。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返乡创业者中的女性占比大幅提升。据介绍,以往所作的调查中,女性创业者占比往往不足三分之一,“但本次调研的结果却超出想象:男性占44.74%,女性占55.26%——女性占比大幅提升,并首次超过男性”。
&
说明了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正悄然改变,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这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多集中在传统村落,创业类别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超过30%从事种植、养殖和以此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业,只有5.26%做高新技术产业。
有着鲜明共性特征:
1、构成人数较少,2~3人规模的占49.28%,且成员多为家人亲戚、同学朋友;
2、初始资金规模小,近半数集中在“10万元及以下”,仅3.11%在100万元以上;
3、初创资金的来源,61.7%的企业来自自筹和家人支持,仅26.56%源于银行贷款。
致命问题——政策好,但创业者对好政策无感或感觉不强
返乡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年限大多在5年以下,占到总比例的82.3%。这些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
虽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出台,但专家组却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复杂因素,影响了扶持政策的落地执行和推广,“可以说,政策很好,但创业者对好政策无感或感觉不强,落地执行需要强化”。
这样的“脱节”,体现在多个方面。以“贷款”为例:银行贷款需要资产抵押,但农村房产用于抵押时却往往面临产权确认难、评估难、处置难、变现难等问题,所以在现实中,很多贷款机构并不接受农村房产作为抵押物。
解决方法——三方督导,推进好政策强力执行
好的政策,必须要高效、强力执行才会产生好的结果。
专家组建议:
1、成立由“县乡两级政府代表”“村委会代表”和“返乡创业大学生代表”三方共建的督导小组。根据当地情况,负责起草相关政策在当地落地执行的方案细则,建立县、乡、村直达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沟通管道,督导相关部门扎实、高效推进政策落地。
2、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项目进行重点帮扶
如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以低息、无息甚至拨款、奖励方式给予支持。金融部门则可根据实际,开发出能够满足这一群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抵押方式。
3、实效型培训平台”和“强大信息服务平台”的打造。
4、建立专业信息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