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积分落户制度可以说是全国首创,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最先开始评分筛选的是应届生而不是居转户。
小编了解到,上海应届生落户的打分制度最早是开始于2004年,那份试行的评分规则包括个人要素、单位要素、附加要素等三项,其中个人要素包括了最高学历、毕业学校、学习成绩、荣誉奖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很多加分项,比如如果一个211高校的博士生,他的最高学历可以积30分,学校因素可以计15分,然后加上其他一些要素分和单位要素分,基本上是可以达到标准分的,小编觉得以后的分数线应该是会越拦越高的,因为应届生的标准分从2005年的64分再到2006年的68分,直到现在的72分。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标准分,除非有& 三好学生&、& 优秀干部&之类很多的荣誉奖项,本科生想要落户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后从2013年开始,居住证管理中也运用了类似的积分体系,居住证持有者的个人综合条件和对上海的贡献被转换为了一定的分值,达到120分的人可以申请积分居住证并且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子女可以在上海中高考了,其实小编觉得这有点像以前的人才引进类居住证。
那么,这个120分又是怎么计算的呢?教育分值的最低门槛是大专,可以计50分,本科可以积60分,年龄最高可以积到30分,然后在上海工作并且按时缴纳社保的话,每年可以积三分,所以如果你有本科文凭的话,办理积分居住证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不是说大专和本科以下的文凭就不能办积分居住证,职称、社保等都是加分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