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试图改变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我想尽办法鼓励孩子,也是希望在教育的孩子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通畅的沟通,不发生激烈地争执。当然有时也希望孩子能够考虑和接纳自己的建议。
但是,有很多家长总想着改变孩子。因为,他们认为作为父母让孩子听自己的意见是为孩子好。孩子不听当然是孩子的问题。孩子永远是错的一方,理所当然孩子要做出改变。家长有这种想法,就错了。
因为,作为青少年,他们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对世界也有了一些理解。有时他们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甚至,有时他们是对的。
那些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一味认为孩子是错的。所以,总看到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矛盾。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能认识到是自己的问题,而总认为孩子是错的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因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具备辩证地,多方面地去看待和考虑问题。凡事皆有因,凡因皆有果。任何事情,有它的偶然性,但也有它的必然性。譬如孩子的习惯。
因为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能够坐在那把作业做完再玩手机,有的孩子没有外界逼迫压力的情况下,耐力差一些。在家做作业时间久了,中途需要玩手机放松一下,再继续做完。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把作业一鼓作气地完成后,再去玩手机。
但是,完全没考虑到,孩子的耐力不够,因为做家长从小在培养孩子的耐力方面欠缺。造成孩子学习的时间太长,心情烦躁,无法再继续下去。这样,不如玩会手机,再安心地学习。只要孩子最终把作业完成了。
结果也许睡觉时间会晚点。但是,我们也千万不能批评和唠叨孩子。要想孩子改变,让孩子以后能坐得时间长。就照样表扬孩子。说他合理地安排好了做作业的时间。玩游戏没耽误做作业。同时表扬他(她)很有耐性地坐了那么长的时间(带上具体时间更好),一定很累吧!(对于青少年千万别说,我儿子今天坐了这么久,真了不起!要是下次把作业做完再玩手机就更棒了!)
家长记住,表扬会带给每个人以欣悦的感受,人人都不会拒绝。孩子更渴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人都说,会说话是一门艺术,表扬人也是一门艺术。你表扬孩子什么,孩子就会从哪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使孩子向你所希望的方面改变。
表扬孩子,要让孩子感到你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带目的性的。不要给孩子哄骗他们改变的感觉。若不然,表扬是不会有作用的。父母要想通过表扬来达到改变孩子不好的习惯,就必须改变自己,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学会表扬孩子。从而引导来孩子多方面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孩子对于和他们持有不同观点和想法的父母就不再有强烈地抵触情绪,才有可能去听取和采纳父母的建议。
第二、父母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认为孩子需要改变。其实也是父母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经常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时期过来的。用心回忆一下我们青少年时期是怎样的。相信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时期受父母教训式,打骂式的教育的不在少数。即便是没被父母打,我们是不是也很厌烦父母整天在耳边唠叨呢?因为,没有人喜欢唠叨、教训式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做错事或者失败时,他们是处于懊恼、后悔、伤心之中。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同身受,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关心和安慰孩子。
很多人说,父母教育孩子主意是言传身教。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虑过,言传身教并不等于先天遗传。言传身教正说明,只有父母做出改变,从而才能带动孩子改变。只有意识到这点,并做出改变。你和孩子的争执才会终止。
上次,有位母亲看了《真正认识孩子的叛逆期你就知道发生争执不是忍气走开》后,说她的孩子初中时孩子很好。高中时还考上了重点高中,刚开始还被评上区三好。由于新环境不适应,加上路途远,孩子成绩有些下滑。家长忽略了这些,对孩子关系不够。认为孩子下滑的原因是玩手机,电脑。就开始出现我文章中所说的情况,和孩子发生争执。
好在这位母亲,一点拨就很快领会和理解。后来发信息说,按照文中说的方法,很管用。母子俩一会就雨过天晴。儿子还向她讲起学校发生的事!
父母能够做到多方面地看待和考虑问题,以及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使自己能有一个发散性的,扩展性思维方式。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知道怎样和孩子去沟通,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