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爱急躁、生气、哭、发脾气,这是孩子在向我们发出信号,说明他们在面临学习困难的时候缺乏积极的应对方法。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做一个分析,也就是要判断孩子遇到的是什么困难,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这样才能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我曾经把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过一个形象的区分——“真”困难和“假”困难。所谓“真”困难,是指确实由于孩子学习经验不足, 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习惯不良,使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之间形成差距,孩子由此感受到的学习困难;所谓“假”困难是指学习任务和孩子能力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差距,而仅仅是由于孩子平时太过依赖成人,不愿意动脑筋或者害怕尝试解决问题而感到的困难。
如果您的孩子属于第一种情况,您要先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结合在家庭中对孩子学习活动的观察,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鼓励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知识;教会孩子举一反三,使学到的新知识及时消化理解;鼓励孩子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帮助孩子在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您的孩子属于第二种情况,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孩子磨炼意志、解决问题、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累克服困难的经验的机会;让孩子主动参与各种活动,不包办代替,避免在孩子身上滋生懒惰、依赖、怯懦的不良品性。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防止他们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无论您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真”还是“假”,以下几点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给孩子的学习注入动力。
在充分了解孩子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讨论,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孩子尽快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成就感,逐步建立 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适时调控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孩子胆怯和退缩时多给些鞭策和激励,在孩子有所进步时多给些肯定和鼓励,在他们消沉时多给些关爱和耐心。
3.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心。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学习活动也需要有责任心。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学习责任心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从点滴事情做起,培养孩子对学习活动的责任心,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 父母的事情而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学习内容,将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学习“重量”,就要把重量的概念和在市场上购买东西、查看买到的东西是否缺斤短两等联系起来),让孩子切实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这样就能逐步树立学习的责任心。
(转载 上海特级教师李春华的新浪博客)
跟帖——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心很重要!
让孩子愉快高效完成家庭作业 (-09-09 08:34:30)转载▼
标签: 育儿 分类: 学生学习
相信每个父母都经历过睡前辅导孩子做功课的艰辛时间。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会问你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你跟他解释多遍后,他还是不会,长此以往父母就会变得心浮气躁。
试试这7个小技巧,让孩子快乐完成家庭作业。
1.特别的座位,给特别的你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是你想要孩子专心安心做功课,就应该给孩子准备好一个舒适并且固定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固定做功课的位置,桌子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光线要充足。
2.按时完成有奖励
一般采用此法的父母都是因为孩子做作业实在是太慢了。家长可以算一下孩子完成某功课大概需要多久,比如:如果你觉得孩子完成一篇日记需要20分钟,那么就可以先跟孩子聊一下条件,要是孩子在20分钟内完成作业,那么就奖励孩子一颗小星星。如果孩子有了一定数目的小星星,那么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份小礼物进行兑换,这做法有激励作用。
3.有错即改就行
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不用过分紧张。当孩子完成作业后,要是你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有做错的地方,不要一发现错误就责怪。要知道出错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事情,只要耐心从旁指导,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改正就可以了。
4.给孩子固定的休息和学习时间
跟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在时间表上写明孩子什么时候做功课,当功课完成后就可以让孩子休息或者玩自己想玩的,做到玩和学习要平衡。
5.放手让孩子去做
有的父母看见孩子总做不完作业,恨不得想帮孩子做一下。但做功课是孩子的责任,最好是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
6.和孩子一起重温功课很重要
孩子每天在学校都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可是并不是每天都有考试来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每天做完功课后,可以利用少许时间跟孩子重温当天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就巩固了每天学习的知识。
7.不用死盯着孩子
有些父母有个习惯,当孩子做功课时,就在孩子边儿上看着他,要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犯了一点点小错误就直接说出来。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特别是孩子大一些了,更要学会放手,等到孩子全部把作业完成了再去检查。
动机起于需要,如个人的物质需要,比如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等,对精神的需要,比如认识的需要,美的享受等。
需要有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一种需要满足了,又产生了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有时,一个人在一个时候往往有好多动机,这些动机又互相发生矛盾,要么满足这个动机,要么满足那个动机,动机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意志行动就表现在动机的矛盾过程中或确定哪个动机为主的问题上。
动机斗争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有非原性则动机斗争,也有原则性的动机斗争。如在周末的晚上去看电影呢还是去看球赛?或看小说?这就属于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非原则性的动机斗争。这类动机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通常是以较强的动机战胜较弱的动机而告终。动机斗争也可以是原则性的。
意志坚强的人,对于原则性的动机总是深刻地权衡各种动机,毫不犹豫地坚定不移地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服从于集体和国家的需要。时对非原则的动机斗争也总是根据当时需要的程度而毅然作出决定。意志薄弱的人,无论对于何种动机,往往久久地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对于原则性的动机斗争则不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集体的或国家的需要,或在作出决定后,常常改变主意。
经过动机斗争,确定目的。目的是人的行动所期望的结果。有时行动的目的只有一个,无选择之余地,在确定目的时需意志努力。在通常的情况下,有好几个目的可供选择,确定目的就需要作意志努力。在后一种情况下,人必须根据每个目的的意义、价值以及达到这些目的的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权衡,作出选择。如果每一个目的都有诱人之处,都有某种必要性和可能性,人就会发生心理上的冲突,引起内部困难,难以下决心作出选择。当每个行动目的的诱人程度都很强烈,都很接近时,人内心的冲突就很尖锐,愈难下决心作出抉择。有时目的本身并不相互抵触,但不能同时实现,人就要进行比较,权衡其轻重缓急,下决心作出先后的安排。意志力也就表现在排除困难,决心选中目的的过程中。
拟定计划。目的确定之后,进一步就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拟定出行动计划。行动的方式、方法的选择,在各种情况下是不同的。有时只要一提出目的,行动的方式方法便可以确定,这不需意志努力。在通常的情况下,达到同一目的的方式、方法不只一种,因而在制定计划时就需要进行选择,在选择之前要了解、比较各种方式、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如果对情况了解不够或知识经验不足,就不能很快作出决定,这时内心犹豫不决。时而想采取这种方式方法,时而想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难以下决心拟定出行动计划。要下决心拟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且对这个计划具有信心,也都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
经过动机斗争,确定目的,拟定计划,最后就作出了决定。作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因为即使在作出决定时有决心、有信心,如果不见之于行动,这种决心和信心依然是空的,意志行动也就不能完成。
从作出决定过渡到执行决定,在时间上往往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时在作出决定之后,就立即过渡到执行决定阶段。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发生:行动的目的和实现行动的方式、方法比较明确具体,完成行动的主客观条件多少已经具备,而行动又要求不失时机地去完成。
其次是克服困难。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已经确立起来的决心和信心也可能发生动摇,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将意志行动贯彻到底。
人们在确定了行动目的,并且要去实现这一目的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内心的矛盾和外部障碍。也就是说困难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困难,一种是外部困难。所谓内部困难,即存在于思想中的困难。这往往表现为思想中的矛盾斗争,头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动机、目的和愿望的时候,就有这种困难的存在。所谓外部困难是指人们在意志行动中所遇到的客观条件的障碍。这种条件上的困难,在人们的周围是大量存在和屡见不鲜的。人们要工作,要劳动,要学习,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意志坚强的人遇到困难,会认真研究和认识它,找出克服困难的途径、办法和措施,具体分析各种困难的情况和解决它的可能性与方法。通过意志上的不断努力,终于将困难克服,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就是意志坚强的表现,相反地,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遇到困难时,他或者表现为畏缩不前,被困难吓倒,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表现为对困难既不深入地研究和认识,也不重视其困难的程度,不采取慎重措施解决,相反地,表现出马虎从亊的冒险轻率态度,这种意志薄弱的人很难有什么成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必须克服一定困难的行动才是一个人的意志行动。
马克思的勤奋和毅力是惊人的,他治学态度之严谨,尤其堪为一切科学工作者的典范。他历遭反动派的迫害,颠沛流离,寄居国外,而斗志弥坚,在革命和科学的道路上奋战不已。他一生从未摆脱过物质贫困,只靠恩格斯的帮助才稍许减轻。他有4个儿女童年夭折,1个女儿死后,甚至没有钱买一个小棺材。他以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以自己的最精 湛的科学成果,献给工人阶级,献给全人类。他的献身精神,真是可歌可泣的。
意志行动中困难的克服,取决于一系列的条件。其主要的条件是:
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是有效地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也是人生活的准则。当人具有清晰而正确的生活准则,并坚信这些准则的正确性时,才能坚定地同困难作斗争。这一点,在革命英雄人物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②行动的目的性质对于困难的克服有着重要意义。
爱因斯坦说:“在一个崇髙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当一个人立下了崇高的志向,决心为造福于人类的某种事业献身的时候,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意志行动所提出的目的(如提出的科学研究项目、技术革新项目等)愈重大、愈具有社会意义,就愈能动员人的力量去克服遇到的困难,当然,这个目的应当符合于客观规律。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来说,提出的目的应当明确而适当。如果目的超过了现实的可能性,难以达到,造成半途而废这不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如果目的过于容 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毅力。
③意志行动中困难的克服,也取决于对能否实现目的所带来的后果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对于实现目的所带来的美好结果的深刻认识和强烈向往,以及对于不能实现目的所招致的严重后果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想象,都会激励着人去克服困难,产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④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主客观条件的正确分析,找到有效的克服的方式、方法,也是胜利地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
毅力,是做事情能够克服困难并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要有毅力。有了坚强的毅力才能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
在执行决定中也需要果断。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认识能力也是发展变化的,当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或人民的利益时,意志坚强者当机立断改变行动目的,修改行动计划,以顽强的精神向新的目标进取。而意志薄弱者,则往往顽固、蛮干、一意孤行,其结果达不到,或者危害人民的事业。
当意志行动达到预定的目的时,又会增强克服困难的毅 力,提髙克服困难的勇气。优良的意志品质,也正是在克服困难的实际斗争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