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都紧张的不得了,家长也跟着着急,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一个好成绩,但是单纯的着急是没有用的,还是想办法然孩子放松下来才是硬道理。高考即将到来,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呢?
1、不要干涉的太多
最后的这段时间,孩子肯定是很紧张的,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此时心情或许还有些烦躁,作为家长,希望不要干涉的太多,不要总是问孩子需要这个需要那个。不然会让孩子情绪更加紧张。
2、保证饮食
快要考试了,此时心情是很难平复的,所以不要吃的太油腻,不然会对肠胃不好,更会导致精神紧张,最后的这段时间里,还是清淡为主,营养不缺少就可以,没必要大鱼大肉。
三年级怎么提高成绩
3、平常心对待
高考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不需要太过于苛刻要求孩子,平常心对待就好,就算你在紧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提高也是不可能的了。平常心对待,有时间可以和孩子深入的沟通一下,可能会减少他们的紧张情绪。
4、相信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总是感觉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更不要强加一些想法给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健康成长比什么都强,相信孩子,他们一定可以做好的。不仅仅是成绩,任何事情他们都可以搞定。
5、不唠叨
孩子正是青春期的时候,最怕父母唠叨,所以可以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而不是每天絮叨孩子,这样只能让孩子更烦躁。更不要总是说,要是考不好就不要回来了这一类的话,会给孩子更多的压力。
高二如何提高理科成绩
6、好的家庭氛围
好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核心因素,孩子每天回到家,感受到家的温暖,自然心理压力就会很少,如果感受到家里每天都是冷冰冰的,家长除了认成绩,其他一概不理会,那样只能给孩子更多的压力,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制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太在意考试的成绩,孩子的成长远比高考更重要。方法1:放下架子,亲近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不是表面的威严吓唬出来的,是通过事实证明出来的,只有让孩子佩服您了,您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形象就形成了,威信自然而然就树立了。
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您的家长是不是这样来对待自己的,如果是,自己那时是不是充满渴望,希望自己在父亲的怀里撒撒娇呢?如果不是,当听到别人的家长是这样的人时,我们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充满同情呢?很多人很爱孩子,看见孩子心里就高兴,但总是怕孩子看见自己笑脸,于是,见到孩子就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把自己伪装起来。其实大可不必,你平时教孩子有分寸,他们就会在大人面前总是有分寸。不必担心他们真的会变得大逆不道。家长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路上,如果你对一个婴儿报以微笑,他也会冲你笑,甚至会用小手来抓你;如果你对他做出凶狠的样子,就会把他吓哭。所以当您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时,孩子也就会改变对您的态度的,有可能比您对他严厉时更听话。
◆注意事项
¤ 虽然这里倡导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提倡和孩子交朋友,并不是反对树立家长的权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对世界的认知不足,肯定会遇到挫折、犯错误,家长还是要替孩子掌握大的方向的,要做到该严厉时就严厉,不能姑息。一定要注意单纯为了能和孩子做朋友,对其错误听之任之,这样可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使得孩子任性,对孩子的成长可带来不利影响。
方法2:合理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从人的成长、发展的角度讲,人在婴儿期得到家长足够的爱抚,孩子就会充满安全感,成人后就容易自信、有爱心;而如果婴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抚,父母对孩子只满足于吃饱了不饿,孩子是在冷冰冰的环境里成长的,在成人后就容易缺乏自信、出现胆小、人际关系不好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会形成人格缺陷,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研究证明了的。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温馨的环境,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就是合理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孩子初次尝试做一件事情时,哪怕他做得不好,家长都要用微笑来面对他,给他一个鼓励的点头,树起大拇指来表示肯定。如果孩子失败了或是遇到了伤心的事情,可以不说话,把孩子轻轻地抱在怀里,抚摸他的头或手。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对父母是感恩的,对父母更多的是尊敬而不是畏惧。
其实这样的关爱也是双向的,家长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既能给孩子爱抚,父母也体会到了天伦之乐,大家都幸福。
方法3: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有个孩子听老师讲,脚骨折断可以再接,感觉很好奇。于是放学回家后把自己家的一只公鸡的脚骨给折断,然后想办法把接骨头接上,被母亲发现了。母亲生气至极,不问青红皂白,随手拿起一把笤帚对孩子就是一顿乱打,嘴里不停骂孩子“败家子”等等,使得孩子非常委屈。这样的事情如果在生活中不断发生,孩子势必很怕母亲,再不敢轻易的去尝试一些创新或实验,可能就会阻碍孩子的思维的发展。
请家长注意,孩子干了一件荒唐事情的时候,必定有他的道理,此时,应该先询问原因。当然,任何一个家长看到孩子把鸡的脚骨故意折断都会生气,但有的家长就不一定采取武断的打骂的方式。他会问孩子怎么想起来做这样的事情呢?孩子会告诉他实情,这时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初衷给予肯定,认为想法是好的,但是做法并不可取。让孩子想想,当自己摔一跤时,擦破一点皮都特别疼,如果骨头折断了会更疼的。公鸡也一样啊,它的脚骨折断了,走路时就会非常疼的,好痛苦的。以后不能这样自作主张。您想想,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还会有恐惧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