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都问我,你刚来美国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事?我并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因为遇到所有的事,对于那时16岁的我来说都是困难的。 &
现就读德保罗大学市场管理专业的江雨珊回忆,刚到美国读高中的时候,她突然发寒热,连续服药四天也没能使病情好转,在第五天夜里被送进急诊室。彼时她英语还不太好,与医生难以交流,生病时没有家人在身边更让她感到十分痛苦委屈。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新的学习环境也让许多留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道林天主教高中10年级学生段秋雯回忆,& 刚来时没有什么学习方法,上课也听不太懂,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
还有的学生则遭遇人际交往困境而倍感孤独,道林天主教高中11年级学生洪源回忆:& 刚到美国那一阵,我认识的人很少,平时都是独来独往,特别想家。&
相信每一个进入陌生文化环境的留学生都有过相似的境遇。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生活自理难题、教育体系适应、找实习找工作难这些问题,着实地给这些刚离开家长的孩子深深地上了一课,难道他们需要像唐僧一样经历这九九八十一苦难后,方能修成& 正果&吗?
显然答案是不需要的,办法总会有的。
就在6月11日,许多留学生们相约并集结在一起,想通过一个有着10余年丰富育人经验的美国教育组织,来解决他们在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它就是& 美国无国界教育组织&,专门在北京为留学生们举办了一场座谈会。
美国无国界教育理事会主席、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理事、爱荷华州华人协会执行主席、中国海外侨民领事保护联络员燕晓哲分析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给学生的建议
走出& 华人圈子& 积累社会资源
& 抱团取暖&是中国留学生的一大特点,一起过中国节,一起做中国菜,一起讨论微博热门话题,一起自习,一起运动,最后毕业时发现自己一直在华人圈活动,没几个外国朋友。燕晓哲认为,这种现象在排名好的学校和中国人多的大城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留学生初到美国,学校里的华人学生对他们的帮助最多,感情就自然而然发展了。&
美国青年领袖培训计划夏令营学生与总统候选人马可· 鲁比奥合影。
燕晓哲认为,留学生& 圈子化&有利有弊,其好处在于,华人学长学姐可以基于自身经验切实帮助初来乍到的学弟学妹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感觉温暖和慰藉,缓解孤独感。但同时,华人圈是一个舒适区,留学生缺乏走出去的建立更多社会资源的努力和动力,而大量优质的当地资源往往不在华人圈。
参加& 美国无国界教育组织&夏令营活动的中国学生。
因此,燕晓哲建议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五个& 会&。
非营利组织
如红十字会、商会、共和党委员会、民主党委员会、教会等,这些非营利组织人员纷杂,如大公司老板,社会上退休人员,政府官员和前官员,年轻人等,参加相关活动有利于打造学生进入主流的社会资源和人脉网络。学生在选择教会时可以同时考虑中国人的教会和美国人的教会,因为它们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专业协会
如机械工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这些专业协会中很多是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更了解行业现状和行业需求,可以帮助学生为走出校园做好准备。
专业展会
不是说学材料工程的学生,就不能参加食品工程的专业展会。留学生可以在各种展会上锻炼包装自己,推销自己,这是一种被许多中国学生忽视的重要能力。
招聘会
学生们不仅要去自己学校的招聘会,还要去这座城市里其他学校的招聘会。
兄弟会、姐妹会
这种美国校内学生自发形成的青年组织具有悠久历史,虽然它有许多弊端,但是对于留学生了解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圈子很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