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记者在威海市社会福利院看到了厚厚一摞《残疾人证》,这是工作人员刚刚为35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领来的。至此,这35人全部办理了居民身份证,成为拥有威海户籍的正式公民,还办理了《残疾人证》和医疗保险,全面享受市民待遇。据了解,这是我省首次为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办理落户手续。
近几年,威海市社会福利院先后接收了35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办理各类保险,无法享受各种社会救助。长期以来,他们的医疗费用、生活费用等都由福利院解决。& 每月仅医药费支出一项就高达2万多元,还不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费用。&福利院办公室主任邵君说。
为了结束他们的& 黑户&身份,让他们享受社会保障,获得人格尊严,福利院多次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解决,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去年,《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政策出台,规定超过三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公安机关应予以办理落户手续,民政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今年初,威海市民政局和公安局开始着手研究解决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落户问题。没有相关经验可供借鉴,就& 摸着石头过河&。为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的情况,公安部门通过公安部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他们还对这35人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身份信息。福利院将35人的照片基本信息在报纸媒体公示一个月,尽最大可能为其寻找亲属。
在办理落户手续的同时,福利院联系威海市权威认定部门,为他们进行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伤残鉴定,并办理了《残疾人证》。
& 由于无法获取这部分人员的姓名、年龄等准确信息,我们为每一个人起了名字,生日就确定为救助站收留的日子,出生年份则是根据其体貌特征进行推测。&邵君告诉记者。3月30日,35名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证全部办理完毕后,福利院马上为他们缴费加入了威海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他们就像每一个威海市民一样,享受到医疗费用报销的待遇。 ?随着近日上海出 ?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目前,我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已达29个。梳理各地方案可见,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不少地区降低了落户门槛,放宽了落户条件。
29省份出台户改方案
近日,上海对外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至此,目前中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增加到29个。
目前已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区市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云南、甘肃、青海、福建、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新疆、宁夏、浙江、海南、内蒙古、天津、上海。
取消农业、非农户口区分
国务院2014年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上述地区大都在本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一些地方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间表。
譬如,上海提出,取消本市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安徽提出,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不再出具关于户口性质的证明;贵州提出,从6月1日起,在& 户别&栏不再登记农业或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
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能否比较容易的圆& 城市梦&?梳理可见,不少地区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对于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规定& 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河南缩短为& 不得超过2年&,安徽缩短到& 不得超过3年&。
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基础上,内蒙古近期放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市区的落户条件。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市区取消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落户条件,扩大合法稳定就业认定范围,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
积分落户成特大城市& 标配&
在特大城市落户方面,& 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成为其& 标配&。
& 不同城市的积分落户做法也不一样,各地一般会根据自身城市承载力的情况,来制定或宽或紧的落户条件。&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
& 总的感觉是大多数城市设定的条件和门槛过于严格或过高,使得很多想进城的农民工无法落户。希望未来通过工作,使得一些城市降低门槛,放宽条件,让有意愿落户的人能够真正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