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城市吸引人才除了解决房子和落户,还有很多的福利条件的。
每年的毕业季,许多城市都会通过给予落户优惠等政策来为本地吸引人才。据悉,今年各地的动作比以前更明显,二线城市的优惠政策尤其多,武汉、成都、长沙、西安等地出台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措施的力度都比往年更大。
这些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措施主要还是从房子与户口两方面着手,流入本地的人才解决了& 安居&问题才能图& 乐业&。例如,武汉市提出了& 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明确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毕业超过3年的大学生,只要在武汉工作,缴纳了社保,也可申请落户。长沙市除对毕业生实行落户零门槛以外,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每年分别发放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目前,也正是这些城市吸引人才的好时机,因为一线城市的用人需求有所放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51%及50%。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创新依托的就是人才,如果二线城市不抓紧人才布局,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在地域竞争中落后。近日广州宣布的& 租购同权&都被解读为一种吸引人才的举措。一线城市的人才紧迫感丝毫不输二线城市。
坦率地说,无论是新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如果想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那么,除了帮助解决房子和落户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随着中央强调&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各个城市对房价的抑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打造住房长效机制,平抑房价。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扶持与重视,也是长效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全国范围来说,对房价的打压、对租赁市场的扶持都是为了使过高的城市房价有效降下来,通过租房制度的完善让人们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可见,城市对人才的吸引不能完全遵循老的思路,即解决房子和户口,还应该不断打造& 软环境&,提高政府的开放程度、尊重市场规则、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降低政策门槛,加快人口集聚。比如成都市近日公布的& 产业新政50条&明确提出,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成都创新创业,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对& 两院&院士、国家& 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或做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成都将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成都还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在华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蓉创新创业,可以申请最长5年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还可以为境外高校外籍毕业生来蓉实习提供实习签证。这些举措旨在形成创新氛围,吸引年轻人才的集聚,使得城市的研发人员数量保持增长的势头。
另外,上半年的多项数据表明,我国也正在经历着消费升级的转变,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发生了转变。这预示着一些新的行业有增长空间。同时,服务业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基于这些新的经济形势,不同的城市需要找到自己的功能定位、支柱产业,而不是盲目地吸引人才。当人才集聚之后,城市的服务业水平也将& 水涨船高&,这又将反过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当然,这都需要城市政府不断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与效率,充分尊重市场与规则,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与应急能力,为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