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家庭,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因为从一出生就在这个环境内,而且也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父母实施家庭教育会直接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人格发展等问题。之间悄然改变了很多的孩子,父母都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变得傲慢?孩子傲慢的后果是什么?从生活或学校,从老师或父母自己?
生活中,难免会见到这样的家长以及孩子,目中无人、自命不凡、唯我独尊......孩子的种种心理影响第一就受之父母,启蒙教育时,父母更要以身试法、以身作则,奖罚分明、表扬惩罚是否应用到每件事?父母有没有察觉?
当然,当时没有孩子自豪感的父母是骄傲的,孩子的傲慢也是由于父母的傲慢、贫富,很多人只是把财富寄托在金钱上,很难看出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都以自己的优越条件为荣,优越的条件来自于家庭!他们变得炫耀,滑稽,讽刺。他们的父母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及时而积极地接受教育吗?
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父母没有发现,这些原因的影响下,孩子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他们变得非常自我,家长也变成了陌生人不敢触碰孩子的心,孩子骄傲的后果,只需要时间来处理,明显,越大越严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儿童的狂妄自大呢?有人建议,孩子年幼的父母应该立即看到它。至少孩子们有机会改变!自负心理的产生首先来源于不恰当的评价。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体系。如果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总是只夸赞其优点,对其缺点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入学后,一旦被老师贴上好学生的标签,会进一步强化其自负心理。
变成熊孩子
由于家人过于"护短"加之娇纵溺爱,现在熊孩子真的是越来越多。哪怕在公共场所做些丢人的事,在家人看来孩子只是活泼了点,甚至还觉得自家孩子很可爱。当然,除了盲目护短,肆意宠溺,最让人痛恨的就是纵容孩子作恶,出事以后,轻飘飘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等你有孩子就理解了。"
为人父母,我们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知书达理、心中有光的人,而不是个预备罪犯天天恶心别人的熊孩子。
不知感恩
就在我们身边,有的孩子很霸道,天大地大,就我最大;有的孩子很自私,你的他的,都是我的;有的孩子很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他们是一群不知感恩的孩子。在他们不时带给我们震惊之余,更多的是让我们思考:孩子不懂感恩,究竟应该怪谁?
其实,不懂感恩,真的不能怪孩子,要怪还得怪成人。而家长作为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接触最多的成人,责任自是首当其冲。有些父母,什么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自己的孩子对,也叫护短。他们从来不教自己的孩子对错,明明在公共场合是自己的孩子贪玩撞了别人,不但不问被撞孩子怎么样啊,哪里受伤没,反而把人家孩子劈头盖脸责怪一顿。
要帮孩子克服这个恶习,首先要帮孩子提高自我认识,告诉孩子绝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要做到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其次帮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与需要,学会真心地赞美与感激别人,容忍只指出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己。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只有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做事才能够量力而行,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太过自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那么他只会是自欺欺人,最终给别人留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