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一定要谨慎 一不小心孩子就会被你带偏了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其次,孩子容易对奖励表现出偏执的喜爱,为日后埋下隐患。或者如果孩子习惯了这种奖励方式,容易拿自己的学习去交换奖励,一旦家长拒绝兑现奖励或者没有奖励,孩子就容易消极对待学习。

很多家长喜欢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因为他们认为通过这种延迟满足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坚持和耐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这种方式把学习或者作业摆在了与奖励相对立的位置,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感。其次,孩子容易对奖励表现出偏执的喜爱,为日后埋下隐患。或者如果孩子习惯了这种奖励方式,容易拿自己的学习去交换奖励,一旦家长拒绝兑现奖励或者没有奖励,孩子就容易消极对待学习。
讲道理
先不说孩子,就拿家长自己来说,我们也是在父母与老师的说教中长大的,只要做错家长就可能开始长篇大论,直到我们认同父母的观点并保证再不犯这类错误才会被放过,而自己心里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了。
冷暴力
冷暴力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失败的方法,其中心思想是:“如果你不改正,我就撤回对你的爱。”
把爱当做条件,达到让孩子改过的目的。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把自己和孩子分开,让孩子独处在一个空间,产生一种“我做错事,妈妈就不要我”的畏惧感。这种冷暴力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丝毫不亚于暴力,因为父母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进而养成懦弱的性格。
也许很多时候家长只是不经意间就对孩子使用了以上三种教育方式,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家长不要忘了孩子不是大人,在成人眼里的小沙粒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大气球,你以为的小事很可能让孩子一生都难以忘却。
另外,大家常说穷养儿富养女,其实不然,富养出来的女儿或许不会达到父母的预期,因为父母无限的溺爱很可能造成孩子的“低能”。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如果不放手,不狠心,一直将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那么有朝一日当他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将无所适从。有远见的父母,都会选择让孩子从小独立,那是一种最明智的爱,苦尽甘来。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还是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来。男孩和女孩在生活中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和挑战,父母能够做的,不是为他们预知每一次风雨,而是教会他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能以合适的方式去解决。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尊重儿童权利的现象可以说俯首皆是,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孩子时父母“资产”,孩子在家长的心目中,更多是像是一个“物”,而不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有的家长把不尊重儿童权利当作了理所应当,错误的把不尊重当作是对孩子的教育。下面是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尊重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各位不妨看看,说不定你就有犯这些错误。
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尊重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语言上的不尊重
你真笨,笨死你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干什么吃的;考这么点分,还有脸回来,死了算了;你就不会和人家某某比一比啊,你看看人家多懂事,你再看看你那熊样;少废话,快点给我写作业,要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作业写不完,你就别想吃饭,别想睡觉;还想出去玩,做梦吧,背不下来英语单词,你就死了这条心吧,等等。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在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已经伤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家长自身却不这么认为,反而把这种挖苦、指责、比较、命令、讽刺当作了是在教育孩子,通过说这些话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从而起到教育的效果。
这种方式真的就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有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恶语相向中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又有多少孩子听了这些话之后离家出走的。
有一名初二的女孩,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回到家中遭到了"暴风骤雨"般的唠叨,妈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好比是一根针扎在孩子的心上,这位妈妈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不管孩子的心理感受,只要自己痛快,只顾自己发泄情绪,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妈妈的话激怒了孩子,刺痛了孩子的心,等到妈妈发泄完了后,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了整整的一个晚上,最后,离家出走。
行为上的不尊重
打孩子,就好比家长施予孩子爱一样,被认为是正常的事,特别是在错误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母把打孩子当作了天经地义,当作是家长的权利。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这些看似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今天来看实则是可悲至极,这种错误的方式,不仅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给孩子身体上带来伤痛,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在心灵上留下阴影、留下创伤,身体上的伤疤,经过一段时间会融合,但是,心理上的伤痛时间越久伤害也会越大,孩子会慢慢的把这份伤痛转化成一种恨,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一位7岁女孩,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会无意识的发出"鞥、鞥"的声音,并且还会不由自主的咬手指头,有时会把自己的手指用嘴撕破。
在和孩子妈妈沟通中了解到,这位妈妈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期望也很高,可是,妈妈的严格只是对孩子的分数,只要是成绩不理想,就会对孩子大打出手。
这位妈妈流着泪说起了打孩子的经过,一次孩子的考试成绩下来了,问孩子考得怎么样?孩子怯生生的说:"数学考了91分、语文考了73分",当妈妈听到这结果后,大发雷霆,一把拉过孩子,使劲的打了上去,打完之后感觉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又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让7岁的女儿跪在圈里,然后找来擀面杖,狠狠地打在孩子的背上,并且命令女儿不允许起来,不能出圈,自己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等到回来发现孩子仍跪在那里。
物质上的不尊重
如果说物质上对孩子会有不尊重,可能会引起很多家长的不满,因为,当下的生活水平好像已经不允许在这方面出现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也恰恰是因为物质的太过丰厚,才致使有的家长在物质上对孩子产生了不尊重。
孩子饿了就吃饭,这是一个人的生理本能。可是,现在有多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吃饭而焦头烂额,有多少孩子为了吃饭而遭受父母的不尊重。
生怕孩子吃不饱,就非要让孩子再吃点,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想吃什么就一定要让孩子吃个够,从来不按照饮食规律,不管营养均不均衡,所以,很多孩子养成了偏食,爱吃肉、不吃蔬菜的不良习惯。
精神上的不尊重
精神上的不尊重,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这种不尊重集中体现在家长的"包办代替"上,其实,家长的这种代替,实则是一种限制,对孩子行为的束缚,对孩子思想的禁锢。
不准做这,不能干那,一切都要服从于家长的安排,从上辅导班到选择兴趣班,从上学到报志愿,从找工作到选对象,都要有家长操控,如果不听从安排,就会被定性为"大逆不道"。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遵守生命的成长规律,对孩子实施高压政策,拔苗助长,让孩子从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人把今天的儿童称为"缩略童年"的一代,没有童年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也一定是一片空白。
还有一种不尊重,那就是软暴力,有人说软暴力就是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攻击,其实,软暴力的杀伤力在于对孩子的"置之不理"。现在有很多的家庭把孩子当作了"多余",于是,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回到家中和孩子没有交流、也不进行沟通,把孩子看作是"空气"。这种不尊重,会把孩子从家庭中推向社会边缘,会把孩子置于绝路之上。
以上几种不尊重,只是列举了发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还有一些深层的言行,隐性的不尊重,每天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这都应该引起父母以及社会的极大关注。

以上是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尊重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全部内容,相信各位通过上面的,已经对应该从什么方面尊重孩子有了一定的心得,希望这篇经验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一定要谨慎 一不小心孩子就会被你带偏了(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