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情:bai孩子非常任性,对抗大人,不听劝du告,一zhi定让您感觉很生气和无助吧?我们一dao起来看一看应该如何来面对。
二、具体化: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孩子任性的具体表现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孩子渴望被更多关注: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缺少必要的关注,孩子希望通过任性的行为,制造麻烦,从而让家长能够关心自己的状态。
解决: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和孩一起游戏或者娱乐,并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细节,满足孩子合理的关注需求。
b 孩子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励:会不会是父母平时对孩子肯定、赞美的太少,批评指责的过多?孩子希望自我价值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欣赏,这时非常正常、合理的心理需求。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就会用叛逆、对抗、执拗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
解决: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他的优点和优良表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这次考试进步了不少,我注意到这是因为你近期的努力和认真!”“你现在做作业很专心,效率越来越高!”
c 孩子渴望必要的权利和自由:有没有可能父母忽略了孩子自己做决定的需要,而事事都要求孩子服从大人的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需要不断的练习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如果没有合理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孩子往往就会表现出任性、对抗的行为。
解决:在合理的、在可以承受后果的范围内,逐步放手,尝试让孩子去自己做判断、选择、做决定,并承担自然的后果。这时对孩子真正成长非常重要的过程。当一些小的决策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的权利、自由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以后,遇到比较重大的决策时,孩子就不会轻易任性,造成严重后果了。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bai子的责任du,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学校教育是暂时性zhi的,更要明确小学dao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学校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二.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同步。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校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其次,家长要多到学校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三.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活动,重视家校联系。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学校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