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刚刚落幕,组成了新的市委班子,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精神和总体思路,作为一个上海市民,内心是欢欣鼓舞的,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其一线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动,作为生于斯、成长于斯的普通市民,自然对上海的发展有更高的期许,盼望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市人民共同发力,将上海从一线城市打造为一流城市。
上海经济总量全国第一,其产业涵盖金融、制造、物流和第三产业,虽然同样面临转型期的各种& 阵痛&,但一线城市的地位确是被世界承认的,当然作为普通市民,在期待领导班子再次实现上海经济的腾飞,享受到城市发展& 红利&之外,普通市民更关心的是涉及自身需求和利益的问题,可以说& 一线&是基础,而& 一流&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线城市必定遇到人口庞大、生活环境拥挤、基础建设& 供不用求&的局面,在上海& 寸土寸金&的地方,市民不会奢求& 一亩三分地&的私有空间,但对环境存在渴望,在无法做到像农村那样& 大宅大院&下,市民居住的小区环境和周边的公共环境是否整洁有序就成了是否宜居的评判标准,小区内做到鸟语花香、绿荫葱葱,没有乱停车阻碍通行、空气中没有油烟和化工产品的不适感觉,出门的商业布局,街面是否干净,交通有序,让人在生活的这一空间内感觉舒心、恬静,当然公共交通的便利也是重点,合理的公交、轨交布局,让市民在休闲时能快速到达想要去购物、娱乐的场所,周边适当的购物、生活综合体也是必须的,做到让住在家中感觉舒心、出门& 食衣住行&便利,就是普通市民宜居的标准。
二、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把马斯洛理论用市民的理解来看,宜居是初级的需求,发展则也是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流的城市,必须是一个讲究公平公正发展的地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各式各样的& 逐利者&,这就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智慧,打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平台,让普通市民或者是依靠超群的智慧、或者是依靠努力,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大显身手&,得到和付出所对应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承认人的合理付出,兑现与个人奋斗相适应的社会认同和评价,这种公平即是物质上的,也必须是精神上的,上海市政府& 高瞻远瞩&,目前很多社会工程其本质都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压缩& 非法逐利者&的市场空间,类似拆除违章,既包括了打造宜居环境的目的,其本质还是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公平,对于科技、实干人才和有为干部的提拔,为这些人对上海发展做出的贡献做出正确评判,让其有信心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付出努力,并收获个人的合理合法利益。
三、城市的自豪感认同;
上海移民城市的属性已经不可避免,来自& 五湖四海&的来沪人员和上海市民,共同为这座城市的发展& 添砖加瓦&,但也面临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的冲突,可以说,处理好这座特大型移民城市各类人群的价值认同,才是上海达到一流城市的最终需求,政府有必要建立各种机制,做好优秀人才的引导、落户,这是一系列的工程,让生活在上海的上海户籍人口、来沪人员以及所有人员在上海各区县内的移动,不但是安居乐业,更要养成任何人在上海的归属感,不管来自哪里,上海是我家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会安心经营自己在上海的事业、产业,为上海发展提供正能量,这点是上海达到一流城市最为难点,也最为关键的重点。
市委十一次党代会,为上海之后的发展定调,作为市民也有期待、有信心在坚强班子的领导下,以上海为家,从自身做起,不断发挥自己的智慧、奉献自己的热情,以一个一线城市的居民为荣,更为将上海打造成一流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