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刚上大学好迷茫?北大学者:做好这些事 人生会截然不同

人才引进
  • 2023-09-19
  • 浏览

摘要:不少大学都已经开学了,虽说很多大一新生在家的时候已经做了诸多准备,但是进入到新的环境,还是会遭遇很多不适,如和室友相处不愉快,不适应大学生活等。刚进大学的新生,到底怎样才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呢?

不少大学都已经开学了,虽说很多大一新生在家的时候已经做了诸多准备,但是进入到新的环境,还是会遭遇很多不适,如和室友相处不愉快,不适应大学生活等。刚进大学的新生,到底怎样才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呢?

网易教育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老师,与大家聊一聊如何帮助大一新生迅速适应新生活,过好大学时光?

刚上大学好迷茫?北大学者:做好这些事 人生会截然不同(图1)

&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左)、网易教育频道主编马志秋(右)谈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左)、网易教育频道主编马志秋(右)谈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网友困惑:大一新生好迷茫 不知道该做什么

以下是一位网友的咨询:

我刚上大学,感觉好迷茫。一个人从南方来到了北方,对这里的食物、环境、天气都很不适应。而且,我以前是被别人安排着怎么去生活,现在是要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我好难适应这种改变。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我每天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老师和父母时时指导。现在进了大学,离父母很远,跟舍友也不熟,感觉很孤单、很迷茫、很难熬。我该做些什么呢?

■刘海骅解答:培养自主性 从舒适区穿越到压力区

培养自主性 穿越迷茫区

首先要说,这位网友的咨询体现了大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学生的自主性变得很强,大学生要为自己负责,出现了问题,就要自己去寻求帮助,而寻求帮助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一环。

很多学生缺乏求助的勇气,不敢去找别人帮忙。就像上面这位网友,他说他跟舍友不熟,他好像也没有努力去建立和舍友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是时间比较短。他的那种孤独感、想家、想妈妈,我特别能够体会,因为我在给我们新生做“开学第一课”讲座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来了三天,感觉是什么?”,很多学生说“迷茫”。迷茫,这是个共性,就是孩子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却又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

在过去没有哪个课程或哪种训练是帮助孩子们学会选择的。为什么不能选择?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因为家长都为孩子准备好了,孩子没得选,也不用努力去学会选择,甚至早上起来穿什么衣服,妈妈都是放在床边的。

所以,有些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是每天给妈妈“打卡”,告诉妈妈“我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几点去上了自习、上了什么课”,就是妈妈也没有放手,妈妈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应该有自由了,这样的孩子确实不会感到迷茫,因为还在妈妈的管教下。

而上面那位网友,妈妈已经不管他了,他才迷茫,所以,迷茫其实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它代表着孩子即将开始一种可以自主决定、自主选择的生活。

因此,孩子进入大学之后,要学会自主管理。过去可能是父母监督孩子,帮孩子做决定,但现在孩子自由了,自由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孩子会不会使用这份自由,或是会带来选择恐惧,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接下来,大学新生要穿越迷茫区,要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是我喜欢的,吃什么穿什么是适合我的,我每天应该吃多少”,这都是在培养自主生活、自理能力。

主动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另外,这位网友到了大学觉得很孤单,因为他不太会跟别人打交道,不太会跟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他虽然在茫茫人群当中,但他依然感觉非常孤单,这时候就需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主动寻求和别人建立关系。

从心理发展理论上面来讲,18岁的孩子更加需要一种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不一定是指谈恋爱,而是去建立一些好哥们、好兄弟、好姐妹的关系,要学会怎样跟别人亲密相处,比如:马上要过宿舍生活了,你能不能跟宿舍其他成员友好相处?在宿舍的生活过程中,你能不能关注到别人的需要,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去培养的,你既能感受到别人情绪,也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能解决和他人的冲突。所以,18岁的孩子关注的就是一份关系合作。

主动性是我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在三岁左右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去培养探索世界、跟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和勇气。如果这个阶段没处理好,后来几个阶段也没有得到补充,那到了大学阶段,就表现为不敢跟别人打交道,特别封闭、自闭,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很自卑。

很多大学生能力很强,但有些确实心理比较自卑,虽然已经考上北大了,内心居然还是很自卑的,比如:有些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他可能学习挺好,但是在文体特长和学生工作方面,甚至是谈恋爱方面,不如别人,他可能就会有一种自卑感。

其实,大学是一个更全面的人生训练场和模拟基地,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利用,让不适感成为锤炼自己的机会,让自己从舒适区穿越到压力区,这才能得到成长。

上大学前要降低期待,上大学后要正视心理落差

另外,我对大学生还有两点建议:降低期待,正视心理落差。

很多高三老师会跟学生说,现在拼命学习,到了大学之后就解脱了。其实这是一个谎言,大学比高中还要紧张,还要严格,比高中的包袱还要重。所以,大学新生要提前做好准备,把期望值降低,不要以为上大学是去玩儿的。很多学生一到大学就决定让自己放松,要撒了欢地玩儿,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挂科,第一学期就挂科,因为他在不停打游戏,不停的玩,不停的约会。

还有一种,过去学习好的学生,到了大学发现有人比自己学习还好,就会有一种心理落差,这些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样都是牛人,但是差别怎么那么大,到了大学一定有第一名,也有最后一名,有一个排名,你要接纳这种排名,通过努力去赶超差距。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