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问一个老人愿不愿意去敬老院,大部分老人也都会给出“不去”的答案,所有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人们出于自尊心的缘故,通常不愿承认自己真的老了。他们都愿意享有独立,向往一种红红火火大地飞歌式的老年生活。比如参加老年自行车队,合唱团、秧歌团,旅行团等等,证明自己还很精神抖擞,还可以发挥余热。但如果自己进了养老院,那就代表着身体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潜意识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
金玉满堂,不如阖家团圆。人越到老,就越有落叶归根的情绪。老人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房子才是家,房子虽小虽破,但那是家,而敬老院再大再好,也没有家的感觉。
我记得我以前带过有一个家庭特别富裕的学生,他们家把爷爷送进了一个豪华的疗养院,专门有一对一的护工,对他进行照顾,一日三餐不用愁,还有很多老人作伴,还有一些给他们安排的活动。学生告诉我,其实爷爷一点也不喜欢,他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快乐,没有自己的隐私,也失去了自己的习惯。换句话说,爷爷要的是可以自己掌控和支配的生活。
说实话,其实子女们同样也不想把父母送进敬老院。原因也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怕别人照顾的不好。
现在的子女虽然压力很大,但只要有一点精力去照顾他们,也不愿意让父母过的不好,但久病床前无孝子,即使是亲生子女,长时间伺候也难免会心生愤懑,更别提让外人来服侍父母的饮食起居了。对于护工,很多子女都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再加上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父母对子女或是子女对父母都有很强的依赖性。
第二,怕遭遇风言风语。
很多人都是看着别人的脸色而生活,按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无论自己的婚姻也好,生儿育女也好,统统要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养老也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怕别人说自己不孝,把父母送到敬老院,然而何谓“孝”?孝这个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子女们能够继承这种血缘关系,并能够顺着父母的心意,如果父母主动要求去敬老院,而子女顺着父母的心意,这又何尝不是孝呢?而父母对于子女是否真的爱自己,也要从心里感受,而不是从亲戚街坊的嘴里。
第三,怕花钱。
&
对于一些人来说,恐怕手里拮据才是制约他们把父母送到敬老院的最大因素。用现在的话说,两全其美不容易,便宜的养老院太差,好的太贵堪比酒店,谁能承受每天住酒店?商务人士可以,但一般的工薪家庭,如何还能承受自费常年住酒店?
重阳将至,希望各位为人父母的你们,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能让老人感到暖心,就是最大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