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让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这样的,这一代孩子被家长的规划、学校的考试、社会的欲望所挟持,几乎等于被强加于自身的各种价值观所绑架,软暴力几乎随处可见。生活在不平等、不尊重的环境中,软暴力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
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
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
的。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他曾接触过的案例中,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绝大部分的父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家长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对孩子的内心产生负面的,强烈的颤动,给孩子心灵上造成极大的阴影与伤害,望为人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教育方法。还有这样评论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孩子的错误、缺点、短板,不挖苦、不嘲笑、不埋怨,善良、怜悯、正直、勇敢决不侮辱、诋毁、歧视,使孩子自强、独立、感恩、友善,使家庭充满慈爱、温柔、温馨;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也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更就是"家风决定人生,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小编跟你分享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相关内容: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 暴力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而语言暴力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更甚。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很多人看了不寒而栗。 泰国一家超市,儿子沉迷游戏,父亲怒不可遏。 "有种你就别活了!" 父亲说完这句话,将手枪上了膛放在柜台上,正转身离开。 儿子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扣下了扳机...自杀了。 寥寥数语就可以概括事情经过,但却概括不了少年的绝望和痛苦。 被至亲鄙夷怨恨,对自身自卑绝望、对伤害自身者的报复心态,所有的情绪堆积在一起的时候,恰巧旁边有最有效的武器。 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束了,一个悲惨的家庭轮回开始了...... 语言,是可以给人温度的。 冷漠的语言,是一种暴力,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方式,没有任何痕迹,但是它就是具有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力量。 到底语言暴力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 知乎网友鹿丘说:“在你今后对我好的日子里,都像错觉。” 01 你说的话我都会当真 年幼不知事的年代,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如果从小父母说你是聪明的,你潜意识里也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么聪明的人,所以会一直保持聪明的行为,因为你觉得那像你。 如果你的父母总是恶毒地批评你蠢,长大后你就自认为表现出聪明时是偶然,表现出笨拙才觉得像你。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家长对孩子的体罚已经不是主流,泛滥成灾的是软暴力——语言暴力。 有人给语言暴力下了定义: “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和伤害。” 心理学家做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儿童成长在经常实施语言暴力的家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 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暴虐、逃避责任、不会处理正常人际关系,甚至青少年犯罪和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正相关。 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是一个证明。 谢勇导演对沈阳市少管所的6名拘押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都遭受过来自父母密集而惨烈的语言暴力攻击: “丢人”、“猪脑子”、“废物”、“你怎么不去死”...... 这一声声的谩骂和埋怨,将他们推入无尽的黑暗之中,受尽心理上的折磨,最终酿成大错。 02 摧毁一个孩子的10条咒语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叫林莹莹的北京姑娘,小时候跟父母住的四合院里。 父母都是老师,为人谦和,但是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认为“严是爱,松是害。” 一天,已经上小学的莹莹竟然尿床了,她既紧张又害羞。 妈妈当时很生气,站在院子里边收拾被褥边当着邻居埋怨: “这么大个姑娘还尿炕,人家2岁的小孩都比她强!” 如今,已经36岁的林莹莹还能记起当时的感受: “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邻居都在院子里听我妈嚷嚷,还有小伙伴在笑我,我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那里,没有一点尊严......” 更糟的是,成年后的莹莹一直有失禁的问题,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转。 为此她一直无法结婚,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她的父母都认为这是生理问题。 直到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这个问题很大程度是精神上的,与她小时候的承受巨大压力有直接关系,她说这辈子也无法原谅妈妈...... 由此可见,语言暴力和体罚相比哪个杀伤力最强? 我认为是语言,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持续性伤害,这比肉体的暴力更可怕。 因为言语直击人心,针针见血,甚于刀剑。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父母一直奉行打击式教育,伴随着挖苦、嘲笑和埋怨。 她一直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直到现在谈起小时候的事,还是会哽咽,着实让人心疼。 她不想要孩子,因为她觉得她会像她妈对她那样对她的孩子,她不想这样。 是啊,这些没有疗愈的创伤,如果我们没有阻断和纠正,就会一直复制给我们的下一代,我想说这真是一场悲剧。 有人戏谑地总结了《家长必备:如何毁掉自己的孩子》秘籍。 第一招,让孩子觉得没了你不行。经常对孩子说:“要不是我和你爸,你会生活得这么舒服?” 第二招,经常提起别人家的孩子。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隔壁家的小王,人家哈佛毕业,你怎么就从蓝翔毕业呢?” 第三招,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经常对孩子说:“我砸锅卖铁,吃糠咽菜供你出国读书!” 第四招,保持威严说话绝不和蔼。经常对孩子说:“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蠢东西?” 第五招,决定孩子的命运。经常对孩子说:“你就考公务员,就这么定了。” 第六招,学会迁怒于孩子。经常对孩子说:“老子天天加班这么辛苦,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第七招,以谦虚的名义让孩子出丑。经常对孩子说:“TA啊,什么都不行,哪里行啊?” 第八招,以抱孙子为最终目标。经常对孩子说:“你都二十好几了,什么时候生啊?” 第九招,给孩子无形以压力。经常对孩子说:“我和你妈老了,不靠你靠谁啊?” 第十招,经常强调自己是最懂孩子的人。经常对孩子说:“我是你妈,我不懂你谁懂你?” 做到上述这些,恭喜你,你成功毁掉了自己的孩子。 03 我们都不完美,请互相包涵 在豆瓣心理咨询小组看到一个评论: “我也曾想过怪父母,在我刚开始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小时候的经历,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和小时候父母跟我的关系有关。 我忍不住想:是不是因为你们以前对我不够关心,所以才让我现在变成这样的?” 后来我听到一个阿姨的一句话,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她是这么对儿子说的:“你是第一次当儿子,我也是第一次当妈,都多担待着点。” 对啊,他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是边走边学,父母不是完美的,就像我们也不是完美的一样。 为人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父母都在承受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传染给自己最爱的人,孩子就会遭殃。 大人们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如果控制不了,那就远离孩子,避免孩子成为炮灰。 告诉自己的孩子,最近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没有关系。 让我自己安静一会就行,这样既免于冲突,你还为孩子示范了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多好。 如果没忍住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就及时弥补,第一时间跟孩子道歉,道歉没什么丢人的。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每个错误都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就像孩子小时候学走路,一定是需要经历摔倒的,他在摔倒爬起的过程中,才学会掌控自己身体的平衡。 孩子犯错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打击,这时家长如果能够蹲下身来轻声说话,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量。 第三,父母需要独立于孩子之外的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羁绊但不是全部,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积极地看待自己。 ▽ 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你给予他爱,他传承爱,也会爱别人; 你给予他恨,施加于他暴力,他也会恨别人,施加别人于暴力。 暴力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 而语言暴力对于一个孩子的伤害,更甚。 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弱者才使用暴力,好的家长只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包容。 你看完了关于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的相关内容,你在看看其他网友评论吧!& 打骂从来一体,在棍棒暴力的同时语言暴力从来不会缺席,就算到了人类可以轻易上天入地的现代文明社会,棍棒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语言暴力依然充斥着多数家庭 & & & & 像不打不成才一样,语言暴力同样以教育的身份出现,是孩子不得不接受的教育,是孩子无法拒绝的父母之爱,所有的父母在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时都打着为孩子好的借口。 & & & & 很多家长就是在教育孩子和为孩子好的心态下,毫无顾忌的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说话永远比行动来得快,所以语言暴力比棍棒暴力更容易实施,可以无时无处随时伺候,家长打着批评教育的借口,把自己对孩子的焦虑愤怒失望不满化作训斥咒骂抱怨苛责日复一日折磨孩子,他们甚至从来没用心去想过孩子对这些暴力的语言有什么感受。如果知道孩子的感受是挫败绝望自卑自厌,家长们还敢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 & & & 现代科学早已证明语言是携带能量的,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存在形式,人们认知中无生命的水尚且能随人们的斥责和赞美呈现或丑陋或美丽的结晶,有生命的植物在持续的鼓励和赞赏下会长得更快更好,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不信可以在自己家随意找两棵绿植试试训斥和夸奖的魔力。大量长时间的暴力语言足以摧毁孩子的心灵,而这恰恰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之间发生的。孩子的心灵和身体一样脆弱,容易被伤害,而心灵的创伤是最容易被无视和最不容易被治愈的。许多孩子就这么被伤害在无形间,不得不终生带着创伤艰难生活。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过童年遭受精神虐待的经历,可以确定地说很多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青少年违法犯罪与童年遭受暴力对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
&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他们随意的语言暴力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他们被自己的情绪裹挟着从不管控自己的负面情绪,随时用暴力语言发泄着对孩子的不满,对自己人生的不满,倾倒着满心的黑泥,使本应该温馨的家庭成为地狱。 & & &&
很不幸,人类的行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都有着极大的惯性,一旦父母对孩子打骂形成习惯,暴力成为自然,一个家庭就开启地狱模式,没有父母深刻的反省和坚决的改善之心,地狱模式就一直持续着。 & & & &&
他们从未想过孩子生活在地狱里怎么可能健康成长,他们认为孩子越长越歪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