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岗位看似光鲜却遇冷这事,说到底是把年轻人当韭菜割。
月入过万的工资单听着挺美,可交完房租还剩几个钢镚?
应届硕士要积分达标才能报名,非沪籍得熬满七年居住证,这套筛选机制就差把"本地保护主义"刻在脑门上了。隔壁杭州人才引进直接送补贴,深圳公务员给安家费,上海还搞积分落户这套过时玩法,真当年轻人没得选?
看看招聘公告里那些细则就离谱。基层岗位要全日制硕士起步,专业限制卡得比考清华还严。去年徐汇区招个街道办事员,要求精通Python和数据分析,工资开八千,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招硅谷码农。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搞法,活该岗位空缺。要说生活成本更绝,内环单间房租占工资七成,基层公务员连食堂补贴都没有,天天靠便利店盒饭续命,这种"铁饭碗"谁敢端?
对比江浙的考公热就更讽刺。苏州工业园给硕士学历的科员开18万年薪还包人才公寓,常州公务员公积金直接顶格交。上海公务员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来,美其名曰"规范津补贴",结果就是到手一万二实际购买力不如苏州八千。现在连浦东新区都开始搞"五年服务期",违约赔二十万,这是招公务员还是签卖身契?
说个真事,去年闵行区招的城管岗位,要求法律本科+两年基层经验。有个华政毕业生考上了,干了三个月辞职。为啥?每天早六晚十巡查沿街商铺,手机计步器就没下过三万步。到手工资交完房租还剩四千,老妈住院都不敢请事假,怕扣全勤奖。这种岗位招不到人太正常,但凡有点能力的早跑路了。
其实这事早有苗头。2024年上海就爆出某区税务局招录遇冷,最后降格到大专学历才招满。现在不过是把遮羞布扯了。看看隔壁深圳,公务员房补直接按职级发,科级每月4800,处级7200。上海倒好,去年还砍了基层的交通补贴,美其名曰"财政
规范"。要真想吸引人才,先把人才公寓配套搞起来,别让公务员天天为房租发愁。
说到底,户籍壁垒不打破,生活成本不控制,再好的岗位都是摆设。北京西城区街道办招人要求京籍,至少人家明说。上海这套既要数据漂亮又要地方保护的玩法,迟早把自己玩脱。看看今年春招数据,字节跳动给应届生开价比上海公务员高两倍,还不用熬户口。当市场经济撞上计划经济思维,结局早就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