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修谱的步骤一般如下
一、成立家谱编修或续修委员会
设主编一人;副主编二至三人;办公室主任一人;家谱编修组若干人;人丁信息采集员若干人。
1、主编要乐于奉献,主要负责家族家谱提纲挈领,对编修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裁决。
2、副主编和编修成员是修谱主力。建议先通读老谱,理顺老谱世系,对历史错误进行修正,觉得困惑的要原文附录并标注,有条件的可以查阅国史、地方志等,用正史修正和弥补家谱。
3、办公室主任主要是接待来访的宗亲,管理汇总信息采集。
4、人丁信息采集员因为需要入户登记信息,所以要善于沟通。同时收集丁费和接受捐赠,责任心要强。
二、发布修谱倡议书
将修谱倡议书发布在家族的微信群或者公众号里,有条件的要打印出来,张贴或者散发给族人,目的就是告诉宗亲遇到信息采集员要积极配合。
修谱倡议书示例:族谱是记载族系发展历史和宗亲血脉传承的瑰宝,对弘扬家族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力。当前,社会和谐,及时编撰族谱,已成为许多宗亲迫切愿望,在几位族人倡议下,从即日起,本家族将开始修谱工作,为了赢得宗亲支持,发此倡议,希望无论前辈或晚辈族人都踊跃响应,提供信息,出力出资,共
同完成这项光荣、艰巨的工程,将自己的名
字烙记在族谱之中,把珍贵的族谱编撰完成,将宗族的辉煌历史,代代相传。
三、制定修谱方案
制定修谱的凡例、人丁信息采集的截止时间、捐赠人员的奖励方法、家谱分册方法,家谱印刷数目,家谱成本费预计,修谱经费预算、修谱周期、个人集资额度等等。
四,收集资料
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老谱、老故事和现有人口信息。访问族长、各房房长和老家谱的保管人。走访的目的是尽量寻找老家谱和契约、文书等老资料,记录那些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如果不幸找不到老家谱,只能去本地史志办、图书馆、民间收藏机构寻找,不过,因为以前的家谱大都视为珍宝而秘不示人,所以找到的希望很渺茫。
2,走访家族的企业家、生意人士,宣讲家谱对族人素质、家风建设、团结族人共同奋斗的重要意义。寻求他们的资金支持。因为修家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个千人规模的家族,快点一年慢点更需要三到四年才能完成。在这期间需要支付编修人员工资、往来接待、采集信息过程的车辆补贴、场地租赁、家谱印刷等费用。
3、走访家族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退休干部和教师等,目的是请他们出力。因为家谱编修有很多的规矩和要求,需要梳理家族世系、将新信息编辑成世系录。这些都需要编修人员有时间和有文化。
4, 入户走访采集族人信息,同时要建立通讯录。另外在整理老家谱世系的过程中,可以把家族的老文章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公布。对摸排到的成功人士的经验,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的事迹,对家族的遗迹进行报道,让族人知道家族的故事、家族迁徙史、奋斗史。 这样能让族人了解家族,激起家族荣誉感。
因为居住地经济条件和个人发展不一样,哪个家族的族人之间都会有贫富差距,也有思维认知上的差异。所以在走访的时候,如果发现家族特别贫困的人口,经过上报协商可以免收集资费并发动家族适时给予扶助。另外,遇到对修谱工程有误解的族人,不愿意交丁费又不提供信息的,信息采集员要耐心劝导,反复提醒他们:按规律家谱六十年必须大修一次。然而,这只是家族的良好愿望,此愿望在未来的岁月都是和平环境确实可以实现。实际情况却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有的家谱里,部分后代因为迁徙、或者出现灾荒甚至发生战乱而流离失所,几十年或几百年没有机会登记上谱的,也不在少数。如果这一次不上谱,等下一次修谱的时候,他们的后裔在谱书里也许会找不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