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上海积分落户,个税社保不匹配对申请落户有什么影响?

人才引进
  • 2023-08-19
  • 浏览

摘要: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户籍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就着重提到了上海将完善居住证、居住证转常住户口、直接落户政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积分落户政策。上海积分落户政策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学历和职业技能是作为基础指标的核心积分项

& 上海作为一座国家化的大都市,很多人都想要在上海扎根,所以买房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其实,除了买房之外,如果想顺利的扎根上海,还需要大家满足一定的落户条件,目前上海实施的是积分落户政策。那么上海积分落户政策是什么?外地户口上海买房条件有哪些?
上海积分落户政策是什么?

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户籍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就着重提到了上海将完善居住证、居住证转常住户口、直接落户政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积分落户政策。上海积分落户政策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学历和职业技能是作为基础指标的核心积分项:

1、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
&&&&&&&&&&&

上海积分落户,个税社保不匹配对申请落户有什么影响?(图1)


&&&&& 2、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3、持证期间依法在本市缴纳所得税;

4、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

5、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外地户口上海买房条件有哪些?

1、持有本市居住证但不满三年的购房人,先按规定征收房产税,待持有本市居住证满三年且在本市工作生活的,住房已征收的房产税,可予退还。

2、想申请首套的话,那买房时还需要提供你户籍所在地的首次购房证明。

3、对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持有本市居住证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其在本市新购且属于家庭唯一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4、对持有本市居住证满三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购房人,其在本市新购且属于家庭唯一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5、外地人能够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

6、外地人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能购买。所需材料:身份证明、结婚证、户口薄。



&&

“考试不划重点、不敲黑板了……这是更难了吧?”

日前,教育部印发重磅文件,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再加上今年高中阶段的考试大纲取消,我国中高考都将不再有考试大纲。消息一出,就引发家长和考生的热议。

诚然,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这一举措,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更高。但问题是,没有大纲作指导,会不会让考生的学习失去目标?没了考试大纲的中高考,又该如何考?

取消

,中高考考试大纲相继取消。

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透露,教育部刚刚印发三大重磅文件,其中包括《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中考。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为减少义务教育学生多次考试的压力,对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取消考试大纲,已有省份开始实行。今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各地编写的类似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自动废止。

此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考试大纲也已取消,两者的教育思路一致。这也意味着,我国中高考都将不再有考试大纲。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而选择考成绩则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

担忧

上海积分落户,个税社保不匹配对申请落户有什么影响?(图2)

&

考试大纲刺激了应试教育现象,这是其取消的原因所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取消大纲才能让学校“教什么考什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考试大纲则会导致学校“考什么教什么”。学校围绕考试重点进行教学,学生围绕考试重点突击学习,大纲规定的就学,大纲之外的就不学。

此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制订并发布考试大纲。基于考试大纲,各地教育考试院还会发布更详细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成为学校教学和考生学习重要的指挥棒。

不过,有人担忧今后没有了大纲,哪些是考试重点,可能只能靠蒙。想推行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取消考试大纲是减负吗?中国新闻周刊微博就此话题展开问卷调查,74%的人认为不是。最高赞评论道:没有大纲就可能导致整本书都是重点,学生压力更大。

升学规划专家、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确实,对于当下处在改革时期的学生来说压力是挺大的,对于中学来说备考范围是扩大的。”

因而有观点认为,既然是考试,告诉考试范围是应该的,不然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准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学习的一个正常检测,不要大纲不要范围是正常的,但是这种测试在使用它结果的时候,不能够一分一分地去比较。”

也就是说,如果是作为中高考的毕业考,检测学生达到某个合格要求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作为高中大学选拔学生的依据,一分也可能导致不同结果的时候,则是有问题的。

因此,储朝晖认为,“必须在中高考中改变考招规则,尽可能让大家在使用结果的时候是合理的。”

分化

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些隐患或浮出水面。

如果没了考试大纲,那么日后强师资学校和弱师资学校、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在中高考的竞争力上是否会越发分化?

储朝晖认同这个趋势,他认为一些弱校、不发达地区的老师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出题,直接导致对考试的要求范围了解得更少。

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样就形成一个新的不公平,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学生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教师的选择问题。”

实际上,通过命题改革扭转应试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应试教育的根源并非有没有考试大纲,而是中高考以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序和录取。

考试功能不变,命题改革就难以带领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反而可能让学生、家长更有压力。

储朝晖表示:“去掉大纲只是去掉一个小的环节,中高考招生体系依然是这样一个体系,系统没有改应试教育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梁挺福认为,对于处在当下改革阶段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处在一个比较纠结难受的状态,但从长期义务教育的发展规划来说有其积极的一面。

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更加偏向多领域、多范围、宽口径的学习模式,也倒逼教学机构回归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

毕竟,在孩子的中学阶段,更重要的还是给予他们一个完整的教育。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