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智商称:IQ。情商称:EQ。智商大部分靠先天的遗传,而情商的高低大部分靠后天形成的。培养孩子的情商,要从多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自知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父母每日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的自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而是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当孩子学业有进步或其它表现良好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度的赞美,以此来鼓励孩子,令他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3、培养孩子自尊
要孩子尊重自己,父母要先尊重他们。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作出无情的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地给予他们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还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令孩子自尊尽失,还会破坏亲子感情,更甚者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我觉得一个情商高的人就是能够很好地生活,遇到困难不退缩,对自己有信心,难过生气的时候能够不乱发脾气,控制好情绪,和其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找到一种舒适适合自己的方式,能够独立的生活,不对他人过多依赖。这些看起来好像对小孩子挺难的,但是这确是一个情商高的人应该具有的,所谓高情商,我个人觉得并不是成功就代表高情商,能够安慰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一种高情商,当然,这种高情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他需要我们后天通过学习培养的,所以孩子从小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参加一些情商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家长应该积极地配合,关于书籍方面,我觉得孩子通过书籍提高情商的效果不明显,毕竟孩子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有限,尽量多的还是通过活动来培养。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中智商往往决定着人的成与败,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发现:人的情绪、情感、意志、情商等品质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伴随着社会对情商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幼儿情商的书籍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一套套情商教育绘本更是从幼儿常见的问题入手,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理解、表现。
一、欣赏绘本故事,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
正如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所说:“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针对现在的大班幼儿,部分孩子已经认识了大量的汉字,但是又有多少幼儿能够真正从书本的文字上获得相应的现实经验呢?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我们知道文字和图画,图画更能清晰、明确地告诉孩子对现实和生活的理解。每一本绘本都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中都是一个故事,绘本中的故事其实就是幼儿生活的写照。
(一)绘本中的故事是生活的写照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看到别的小朋友不如自己,就嘲笑对方;看见碰倒在地的小椅子,不会主动扶起来;喜欢独占自己喜欢的玩具,不愿意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做事情害怕失败和磨练等等。绘本的内容很多,孩子阅读学习的方式也很多,什么是适合孩子欣赏的内容?怎样阅读才能让幼儿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
怎样才能真正领悟故事,让其在生活中更好地表现?
1.教师在绘本阅读内容上的选择,凸显情商的培养
绘本阅读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儿歌、童话故事、散文、常识性故事、生活性小故事等,内容多但不是所有的都合适,对于大班幼儿情商的培养,首先就要认准主题,选择大班幼儿时下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与相关主题相适应的绘本内容是最佳选择。例如:不少孩子不能尊重他人这一问题上,绘本《我就要!》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故事内容主要就是告诉孩子做事要讲究方式与方法,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相信,只要抓准主题,孩子才能在阅读欣赏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也为后来的理解和表现做好了铺垫。
2.幼儿在绘本阅读方式上的选择,凸显同伴共读
阅读的方法包括自由翻阅、带着问题自由翻阅、集体看大书阅读或看课件阅读、边听磁带边阅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自由阅读只能让幼儿判断行为的对错,而带着问题自由翻阅就能让幼儿分析对错的原因,集体的阅读就能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实际行为进行对照,更进一步的是:引领幼儿进行同伴共读,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分享、处理问题,学会共同发现问题,让幼儿在阅读中激发兴趣,分享经验,共同探讨,以致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自评与互评是孩子真实的写照
对于绘本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大班的幼儿基本都能进行正确地判断,而如何将故事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却是非常困难的,孩子们往往只能在别人的身上找到故事角色的现象,却不能很好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1.幼儿在绘本阅读前的自评
在阅读之前,让孩子们简单地对相应主题进行讨论:生活中的你是怎么做的?针对相应的主题,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对自己作出相应的评价,而在阅读之后给予幼儿的不仅是对故事中角色的评价,也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思想审查。例如:谈到尊敬老人问题,不少的孩子自然会想到帮助老人做事,这就是尊敬老人,孩子们的想法没有错。孩子们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好上加好。
2.幼儿在绘本阅读后的互评
绘本阅读后,幼儿之间的互评无不是对自己以及同伴行为的一种分析,互评让问题更加明显,为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奠定基础,学会在故事中挖掘精神情感。例如:在阅读完《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后,孩子们谈起了对爷爷的看法,加之活动后的调差问卷,孩子们不难发现自己原来对家长老人的事情知道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少的孩子开始评论自己和同伴,尊敬老人的问题凸显出现,孩子们发现原来尊敬老人需要做的还很多,自己还是有很大的欠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可见,阅读后的互评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二、理解绘本故事,让孩子学会领悟情感
绘本的内容主要是由一幅幅图组成,对于每张图幼儿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文字知识所不能替代的,它更直接,更清晰地展现在了幼儿面前。或许幼儿理解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感受却是真实的,这对幼儿在情感、想象力和敏锐力上有很强的启迪作用。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知道故事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切身感受的同时,引起幼儿的思考,真正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情感。
(一)幼儿的感受是行动发展的前提
故事中的情节来源于幼儿生活,很容易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与故事情感产生思维碰撞,产生好奇心,幼儿对故事有了与作者相似感受时自然而然就想去寻找和发现,从而学着领悟故事中所包含的情感。例如:在进行绘本《我爸爸》的欣赏活动时,幼儿不免对爸爸的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发现爸爸的很多有趣的特点,寻找和对照生活中爸爸的特点,幼儿感受到了爸爸的好,通过故事和生活的思想碰撞,幼儿感悟到了作者爱爸爸的情感,因为这种情感在实际生活中自己也能感受到,而有部分幼儿在理解故事后,也尝试着去寻找爸爸的特点,从而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也能感悟到故事中孩子爱爸爸的那种情感。幼儿阅读后的思考:
1.主动、积极地谈一谈自己对故事中发生的事情的理解。
2.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
(二)感受的评价是行动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能帮助幼儿提升感受的高度,促进幼儿的实践与运用。巧妙运用“留白”艺术,留出自由空间,供幼儿去体味,去联想,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幼儿到生活中去感受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学会主动将其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故事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绘本文学是作者的故事,也是幼儿的故事,幼儿的理解与感受应该在故事中涌现出来,让感受后的余味散发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在绘本《我爸爸》的欣赏活动后,幼儿会主动到生活中去找找自己爸爸的特点,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故事中去,更深层次地去感受爱爸爸的情感。教师阅读后的思考:
1.以“我的小故事”为题展开活动,用画图、剪贴画的形式做成小书,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记录下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加强幼儿和家长对情商各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2.教师选择好内容,利用表演形式培养幼儿情商,加强生活尝试,增加经验。
三、表现绘本故事,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
幼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不禁会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生活,还会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还会将故事中的情节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多次的实践运用,提升情感的感悟,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使自身情商提高。
(一)实践与运用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刚开始进行尝试实践的幼儿思维比较狭窄,只是简单地模仿和学习,但不能否定的是情感表达是在无数次的尝试实践运用中提升起来的,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每一次的实践都是对情感表达的一次理解和分析,每一次的尝试或许换来的回馈是不一样的,但久而久之,幼儿的情感表达逐渐成熟,情感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从而激起幼儿积极运用的兴趣和愿望。
(二)理解与掌握是情感表达的提升
幼儿期是培养情商的奠基期,也可以说是情商培养的黄金期,这个阶段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增加自信心、提高自制力等各种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制力、较高的自信心、优良的人际关系等都是特别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他们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在情商的教育上不能仅仅依靠说教,多角度,多形式的教育更能发挥其教育的作用,在幼儿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之上,帮助幼儿提升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幼儿时期更好的发展情商,为今后的生活打好基础。
各种优秀的绘本具有深层挖掘的教育价值,它们通过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情感故事,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享受着绘本带来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