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回来,昏暗的走廊里,一个瘦弱的身影在徘徊,走近了发现,那个身影就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看到他犹豫的神情,我先开了口“你是找我吗?” 他故作镇定地点了点头,局促的站姿出卖了他的紧张。学校里,像小A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胆小,内心敏感脆弱,看起来很努力,成绩却不拔尖,自卑像一张网,紧紧的将他们捆绑。
平时与一些家长聊天,也会有人提到自己的孩子胆小自卑,没有自信,也没什么上进心,让他们颇为苦恼。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形成胆小和自卑的心理呢?
控制的父母,胆小的孩子
了解后发现,原来小A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中,尤其母亲对小A的高要求、严管教,让小A的性格越来越懦弱,遇事情没有主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提出有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
其中,专制型父母有着高水平的严厉监督,及低水平的接受参与,父母要求子女要绝对服从,对子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和监督,但是却忽视孩子的一切情感需求。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长期习惯被别人安排的生活,往往缺乏自主性。再加之父母对其高要求,较少的接纳和肯定,导致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很难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往往比较胆小自卑。
屡次挫败经验,习得性无助
孩子的自卑心理形成,还很大可能与过往的挫败经验有关。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面临很多的挫折,关于人际,学习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学业上的压力增大,而这些挫败的经验,对孩子来说都是打击。我们都知道孩子最早是从他人的评价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如果来自周围人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孩子会慢慢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反之则会建立消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的无价值,没有能力的。当孩子在遇到挫折,如学业上的失败的时候,听到的是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挖苦、批评、否定,则挫败感会加倍。长期学习成绩不佳的经验累积,更是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在学习上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比如当孩子接收到一个任务,他觉得自己能够使用某种方法去完成这个任务而取得成功,这就是自我效能感。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屡次挫败的经验,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以往在学业上多次失败经验,来自妈妈的批评和消极评价,使得小A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开始出现自暴自弃的状态。这种低自我效能感,也开始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直到现在你看到一个胆小自卑的小孩出现在面前。
高自尊心作祟,畏惧挑战
自尊是一个人基于对自我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外界的侮辱和歧视的情感体验,表示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和有价值的。适度自尊的自尊可以让孩子自信、自爱、激发动力。
但是如果自尊心过强,就会非常在意外界他人的看法,敏感多疑,非常害怕失败。为了避免失败带来的消极体验,维护自己的形象和高自尊,他们往往比较谨慎,较少去面对挑战。甚至在遇到较难任务时,采用逃避的应对方式,因为如果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或者是不去接受挑战,就不会失败,这样也就不会有受到他人批评指责的风险。
如果你的孩子胆小自卑,也许他在过去的经验中,承受了学校老师、学业、同伴等多方面的打击,他们更需要家庭的滋养,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也许你可以这么做:
1. 表扬小事。孩子做了一件小的正面的事情,取得一点小成就,家长不要吝啬你的肯定,表扬孩子的成功行为,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成就感的积累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产生,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建立一个良性循环;
2. 鼓励优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发现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发挥优势,多做尝试,做自己擅长的事并收获成功,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
3. 正面评价。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注意用语用词,积极正面的评价对孩子不仅是一种鼓励与接纳,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内在价值感;
4. 拓展同伴资源。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同伴关系,更需要同伴的尊重与肯定,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帮 助孩子在群体中获得同伴的支持,进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5. 提供情感支持。当孩子失败时候,不盲目的指责批评,肯定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纾解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积极调整设定合理的目标,引导孩子将小目标分解,逐步实现来建立自信心;
6. 培养自主性。用言语和孩子沟通,尽量避免打骂教育,不过度干涉孩子的个人生活,凡事多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要记住对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比他更用力,他就永远不能长大。上进心主要指的是有进取之心。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没有上进心,也就是不积极向上,没有进取之心。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往往是束手无策。那么,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家长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才可以发现原因所在,最好是反省一下是不是平时孩子经受了比较多的挫折。在太多的挫折面前,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磨掉,尤其遭受到比较多的打击,当然这些打击有很多方面的,有来自于家长,还有来自于同伴的。
孩子没有上进心与家长是有一定关系的,平时家长不是很重视孩子智力上面的发展,对于孩子情感上面缺乏应有的关心。有的家长总是借口自己忙,不去关注孩子,这样就会对孩子的上进心形成一定的压制,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上进心。
其实孩子没有上进心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对于自身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孩子没有上进心是很常见的。遇到孩子没有上进心的时候,家长需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平时尽量激励孩子,给孩子一定的支持与肯定,这样有助于孩子上进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