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上海人口的拐点来了?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2月29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显示,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这条消息,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十分留意;但它的重要性,或许会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为,这个数字比2014末减少了10


2月29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显示,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这条消息,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十分留意;但它的重要性,或许会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为,这个数字比2014年年末减少了10.41万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上海的常住人口总数首次出现了减少。



有人说,& 人口拐&就这么来了。

&



上海人口的拐点来了?(图1)



& 负增长&



上海历年的人口增长,是一条先陡后平的曲线。2010年上海人口超过2200万,随后增速便开始放缓,而且越来越慢。此前已有不少专家推测,上海很快将出现常住人口的& 负增长&。



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大趋势。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长年在0%上下浮动;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的补充,上海的人口实际是在缓慢减少,或者至少是不增长。



由此,这一次的& 负增长&似乎在意料之中,却也有些意外——户籍人口数量与上年相比还增长了4.36万人,减少的主要是外来人口,共计减少14.77万人。



这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比如1990年是全国人口增长的& 拐点&,之前中国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1987年达到峰值;1990年后则相对平稳,年出生人口逐步降至1600万左右。相应地,近几年全国18-25岁劳动力中的新鲜血液在不断减少,进入上海的人口数量自然也随之下降。



又比如,上海近年来生活成本持续上升,促使一定比例的外来人口自然流出,所谓媒体常说的& 逃离北上广&。



更直观的因素是,去年下半年起轰轰烈烈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代表了一种& 主动调控&的思路。常住人口的下降,可能也是短期因素调整下的结果。



针对大批& 城中村&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实质上也是重新& 治城&,尤其是要疏解过于密集、充满风险的人口集聚。



& 底线&



& 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是这些年包括上海在内的特大型城市都在做的一件事。其目的,是疏解& 特大型城市非核心功能&。



今天遇到的大多数& 大城市病&:环境污染、房价畸高、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稀缺、城市运行安全……或多或少都与人口过度集中有关。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特大型城市要严控人口规模。而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的人口调控任务自然首当其冲。



对这座城市的发展而言,接近2500万的常住人口,已经到了一个& 天花板&;而控制常住人口总量规模,则是不能不做的& 减法&。



3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明确提出,上海要严守建设用地、环境、人口、安全四条底线。而在当年年底讨论& 十三五&规划的市委全会上,& 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被列为底线之首。



随后,这条底线明确地写进了上海市& 十三五&规划纲要里。根据目标,到,上海的常住人口必须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



如今2415.27万这个数字,如愿控制在了2500万以下。可以说,人口调控取得了初步效果。



但在接近& 天花板&的点位上轻言& 拐点&,显然为时尚早。一旦措施不当,人口规模和集聚度,是很容易反弹的。

&



上海人口的拐点来了?(图2)



& 疏解&



涉及地域的人口问题,总是被搞得很敏感。多年来,舆论在外来人口问题上不断拉锯,甚至屡屡爆发尖锐冲突,多少让人有些无奈。这是任何一个不断接纳新移民的发达地区都会遇到的问题。



对此,许多问题可以讨论,但至少有些常识需要明确。比如& 控制常住人口总量&绝不是一些人认为的& 赶人&——当人口流动呈现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城市都不可能关上大(板块楼盘、地图选房)门。况且,不由分说地& 赶人&,根本做不到。



上海不是不要外来人口,但与任何方面一样,接纳人口也有一个基础。去年7月起,上海实行& 居住证积分制&,确定申办《居住证》条件为& 两个合法稳定&:即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而人口导入和产业导入、资源导入一样,也要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承受力。



上海&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这样说:加强& 人口综合调控&,要更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以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调控人口增量。去年起的环境综合整治,其实就秉承了这样的逻辑。



而对某城中村拆违现场的一番观察让笔者看到:村委会将集体用地违法租给企业,企业建设了标准极低的& 外来务工者公寓&,每户每月租金仅300—500元,生活垃圾任意堆积、废水稍加处理随意排入河道,高峰时租户2000余人……整治完毕后,& 公寓&被推平,租住者自然离去。



这样的情况在全市多个城郊接合部可见。而所谓& 调整人口存量&,就是要淘汰低端甚至违法的产业和居住形态,并合理设定& 留在上海&的成本,促进人口自然流动。



而对于竞争中能够& 留下来&的人口,居住证积分制等政策,则确保了可预期的公共服务。



绝对的公平无法实现,但至少要有相对的公平。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