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到标准分的人数,会比以前增加一些。&毛大立说。而积分达到标准值,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市民公共服务待遇。
《管理办法》中称,达到标准分值的持证者可享受的待遇主要体现在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两方面。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持证人,其同住子女可以按上海有关规定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而其配偶和同住子女也可以参加上海社会保险,享受相关待遇。
& 上海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中有一些逐年累计的指标,所以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符合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人数会逐年增加,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的人数也会逐年增加,所需要的公共财政保障也会相应增加。&上海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在回答本报提问时说。
而据本报了解,在严格按照标准缴纳社保的单位,上海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所享受的社保待遇,基本上区别不大,2011年7月后,上海将外来从业人员及郊区从业者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此前有所区别的是是否能够参与上海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根据《上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上海城镇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但积分制度实施后,居住证持有人配偶和子女是否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尚未有来自官方的明确回复。
居住证待遇争议
对于此前就没有在居住证A序列的一部分人来说,改为积分制后,一部分仍然难以达到120分标准值。
外企工作者孙宁在比照积分办法后说,符合居住证A序列即人才引进条件的人,要达到120分是不难的,而反过来,不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人,特别是低学历甚至没有严格缴纳社保的外来务工者,要进入120分的门槛仍然很难。
& 在公布的居住证管理办法中,子女个人的权利还是与父母绑架到一起了,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回应。&律师常伯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许多来自农村在沪务工的人的子女仍然得不到参加高考的机会&。
此前上海公布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后,包括常伯阳在内的来自9个省份的22位律师一起联名写信给上海市政府,提倡修改差别待遇。
此前公布的草案中,来沪人员所申请的居住证被分为A证、C证和T证,其中持A证人员的子女可按照有关规定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而持C证人员的子女能参加的则是& 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
草案公布后引发了社会各界争议。尤其是在去年12月& 上海版&异地高考方案(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再次明确居住证与异地高考挂钩这一捆绑要求上。
& 能够真正进入这扇门的人仍不会太多。&一位上海不愿具名的公共政策学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而上海本地人士还有其他担忧,& 这扇门一旦打开,会挤占上海的教育资源,会有更多上海学生选择离开上海而去国外读书,他们是否还会回到上海?&上海当地一位企业界人士发出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上海希望通过居住证的积分来调节目前来沪人口的结构,根据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外省市六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占69.67%。而此次对学历和专业技能的赋值仍非常高,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硕士学历都可以获得100分的积分。
& 用居住证的方式解决外来人口的问题值得肯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但是除了用居住证制度进行福利给付,还需要从就业、创业等发展机会上对外来人口平等待遇。&
& 事实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宁越敏说。
据毛大立说,目前的积分政策主要是针对居住证的积分,并不涉及到有关于落户政策,并不涉及到落户以及居住转落户等问题,其规则是并未发生改变的。当居住证的积分达到一定的标准分值,与户籍公告服务的差别不同主要是在于父母的投靠或者低保以及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方面有一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