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政府正式公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明确了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的同时,还指出要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这对于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户籍改革非但没有使其落户更容易,反而使得落户梦更加难以实现。
&&& 入户门槛提高,是走是留?
&&& 虽然《规划》明确规定要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但对于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限制条件还是非常严格的,为了控制这些特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提高了户籍落户门槛。而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的常住非户籍人口分别达到了802万、990万和400多万人,2000多万外来人口的大城市落户梦变得更加飘渺,他们以后是走是留?有的人为了获得更加难以获得户籍,不惜辞去高薪工作转而继续考研考博成为应届生,继续寻求机会解决落户。而也有些人不甘心自己甚至是孩子继续在大城市当& 二等市民&,选择撤离。
&&& 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北上广大城市上演。如今我国的户籍在已不再简单的发挥人口登记的作用,而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与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福利紧密相连,而北上广占据的社会资源更多,户籍的含金量也更高,使得这样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
&&& 居住证难解户籍之忧
&&& 面对众多漂在在城市的外来人口,各个城市也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推出居住证制度,以尽可能地让外来人口享受到和本地户籍人口一样的待遇,看似给人以希望,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居住证制度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居住证实行积分制,只有累积到一定的分值才能享受相关的待遇,平时可能感觉不出有什么不便,但在买房、买车以及子女上学等大的问题上,居住证就会受到诸多限制,根本不能发挥当地户籍的作用。那么外来人口落户大城市的路到底在何方呢?
&&& 其实,早有专家指出,户籍改革归根到底是资源配置的问题,户籍改革要想纵深推进,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必须以户口为标准享受公共服务的束缚,使得享受城市各项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不受户籍限制,这样才能减轻外来人员的落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