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新买的文具盒让他们班的同学给弄坏了,花了30块钱。我有必要告诉孩子的家长吗?张妈妈 二年级
已有1位老师和4位家长回答。
手心老师
现在家长和孩子天天围绕笔(文具)讨论,静下心想想值吗?没有度量的人将来怎样做大事!我在班里放一盒,没有随便拿。王老师 三年级
手心家长
同学之间大度一点,孩子将来人缘也好。王妈妈 四年级
没必要!叮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物品小心收好就可以了,不要给孩子灌输钱的概念。桓妈妈 一年级
有必要。王妈妈 五年级
类似提问
我家孩子得新钢笔被同学借去使用!归还时笔尖弄坏了,当时没发现!过后知道了孩子问同学笔坏了咋办?同学不承认是他弄得!孩子心里很不舒服!家长得怎么帮孩子?李妈妈 三年级
孩子衣服被同学不小心弄脏了,要不要赔干洗费?袁老师 五年级
相关阅读
孩子的东西被同学损坏,怎么处理?
我 女儿的同桌小罗是个很顽皮的男生,听女儿回家讲,他经常有意无意损坏他人的东西,如铅笔、本子、彩笔等等。由于这些东西本身不值多少钱,对方一般也不要求 赔偿。老师也会批评小罗,但是他还是改不掉自己的坏毛病。有一天,女儿回家伤心地告诉我,小罗把她的新文具盒摔坏了。这个新文具盒是女儿的姑姑刚送给她 的,女儿非常喜欢。现在被小罗弄坏了,她心里自然十分难受。我问:“老师知道这件事吗?”女儿摇摇头说:“老师不知道,我不敢告诉老师,因为是上课发生的 事情,老师说过上课一律不解决任何矛盾。”“那就算了吧,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就是。”我安慰女儿。后来我真的给女儿买了一个新的文具盒,但是这个新的文具盒 很快又被小罗弄坏了。这一次,我真的生气了,决定去学校找老师,女儿却哭闹着阻止我,说:“老师说过,家长不要为一些小事找老师的麻烦!”我犹豫了,我不 知道孩子的东西三番五次地被同学损坏,这算不算小事?该不该找老师呢?
只要孩子上学后,总会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这 其中就包括损坏别人的东西或东西被别人损坏。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学习用品等被同学弄坏了,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不是故意的,如果对方是无意的,应该引导孩子原 谅,也不必告诉老师和对方家长,免得兴师动众,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假如对方是故意的,这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两个途径来解决问题,第一是让孩子主动 和对方协商,要求对方赔偿,目的是要让对方牢记:对待同学的东西要跟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惜。如果第一个途径没有解决问题,那么可以让孩子告诉老师,请求老师 的帮助和协调。家长尽量不要直接参与此类事件。
我的女儿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年暑假,我们全家去新加坡旅游,女 儿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手表。开学后,她戴着手表去学校,没想到被班里一个很调皮的男生把手表摔坏了,整个表芯都不见了。女儿拿着空空的表带回家告诉了我这 件事情。我当然表示很遗憾,同时也告诉她:“你自己的东西就应该爱护好,如果你一直戴在手上不取下来放桌上,那个同学也没有机会摔坏你的手表。”
我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女儿的手表被摔坏了确实让她难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让她明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好好珍惜。
但是第二天,女儿拿着一个流沙玩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问她:“哪儿来的呀?”她说:“那个男生赔我的,他说他不可能去新加坡买一模一样的手表,所以就赔了我这个玩具。”
其实就价格来说,我当然知道,这个流沙玩具的价值远远比不上那块手表,但是我很为女儿高兴,因为她自己解决了问题,而正因为这份“赔偿”,让她不再为手表被弄坏的事情耿耿于怀了。
在赔偿问题上,价格倒还真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规则。无论是孩子损坏了别人的东西,还是别人损坏了孩子的东西,家长都应引导孩子先检查自己的责任,然后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孩子。当然,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一些贵重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孩子带到学校里去玩。
“破 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的现象,原因可能来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然,也可能是孩子为了博取注意,而导致的类化行为……虽然每个孩子所展现 出来的“破坏”状况、程度虽都不相同,但每一次“破坏”行为的背后,一定都有一个“真相”。如果你的孩子很爱损坏别人的东西,那么你应该在生活中有意地教 给孩子使用物品的方法,比如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是容易损坏的,应该在使用中注意什么,如轻拿轻放、不能摔等,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习惯。当然,若孩子是因好 奇心而损坏他人物品的,家长应注意积极引导孩子的探索行为,除了刻意给孩子买一些可以拆装的益智玩具以外,还可以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孩子明白 问题的答案,满足孩子的探索心理。
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我的儿子把我珍贵的金表拆了,被我痛打了一 顿。” 陶行知说:“也许你打落了‘中国爱迪生’。”所以,家长切忌在孩子损坏东西后大发雷霆。先要观察孩子为什么损坏东西?因为孩子在损坏东西后总是很害怕的, 家长的严词厉语容易造成孩子逃避过失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抹杀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同事气呼呼地来到单位,原因是早上她发现她新买的YSL口红被儿子折断了,孩子还小心翼翼地“布置”现场,把口红原封不动地扣起来,放回原位。同事说,儿子虽然已经上了幼儿园,可是破坏力一点都不输给两三岁的不懂事小孩,前几天,他儿子趁人不注意故意把洗衣机的出水管拔出,结果等同事洗完衣服后,地板全部湿了;更可恨的是,儿子明知道妈妈对护肤品当做至宝,还把妈妈新入的雅诗兰黛夜间修复霜挖的一干二净,全部涂在了家里的宠物狗身上。
同事如今已将一切“珍贵”的东西束之高阁,防止孩子再肆破坏。同事说,每一次孩子破坏东西,她都对孩子进行严厉批评与教育,可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破坏完看到爸妈生气的样子,脸上丝毫没有内疚的表情,全是胜利的窃喜。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
前几天有则短片,说的是爸爸以工作忙要做程序为由,婉拒孩子的邀请,不能陪伴孩子。孩子很失望,于是趁爸爸起身离开工作台时,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电脑前叭叭叭敲键盘,自以为帮了爸爸大忙,帮他完成了工作。可殊不知,爸爸辛苦做了一个礼拜的程序功亏一篑,被孩子破坏得面目全非。
孩子喜欢“搞破坏”的背后一方面也许出于孩子的好心帮倒忙,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孩子以“搞破坏”为乐,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别着急责骂,先与孩子沟通,看孩子破坏的背后想表达的意愿是什么。当然,家长也不可自己想当然把孩子所有的破坏行为都美化为善意。因为孩子的恶性破坏,常常与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二、孩子经常“恶性搞破坏”,与家长的哪些教育有关?
1. 慵懒教育
现在很多育儿观念讲究“顺其自然”,即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他们认为作为家长如果事事干涉孩子,不让孩子动这个,不让孩子动那个,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孩子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所以,面对孩子的破坏力,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去说。其实是在用这种思想来纵容自己的慵懒教育。
2. 溺爱过度
有些家长知道孩子这样破坏不好,但是在家长心中有这样一杆秤,孩子破坏的东西所损失的价值比不上打骂孩子,让孩子难过痛苦的隐形价值。也就是说,家长认为孩子的破坏还没到要对孩子打骂、上纲上线教育的程度。所以,他们听之任之,让孩子随意破坏,之后由大人再给孩子来“擦屁股”,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