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主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这种自主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因此,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适时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他能够做、应该做的事,从点滴小事入手,逐渐树立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
儿子从上小学开始,我就逐步让他接受这样一种思想: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必须由他自己来完成,如果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是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自己。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晚上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一开始,我们认真地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但是如果孩子的作业中有错误,我们不会具体指出哪道题错了,而是让他自己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直至自己发现错误之处,改正为止。这样做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开始儿子极不情愿,但是我们毫不妥协,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锻炼儿子对自己的作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如果每次都由我们来检查并指出错误,长期下去将会形成依赖心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儿子形成了比较良好的作业和检查习惯,我们便不再帮他检查作业了,从而顺利地把作业完全转化为他自己的事情。
有时候,儿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会主动向我求助,希望能从我这儿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为了让儿子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避免他形成依赖心理和学习上的惰性,我往往只是启发他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来不会直接告诉他问题的答案。有一次,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儿子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下笔,便向我来讨教。我虽然可以告诉他如何写,但那不是他自己的思路,会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孩子思维的惰性。于是,我先给他讲了一遍写作的要素,然后建议他读读课本上的例文,体悟别人是如何写的,从中寻找写作灵感。儿子本想走个捷径,没想到我会这么“冷漠”,只好自己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最后终于写出了一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并且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学会生活、学会快乐地生活是孩子成长中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快乐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在生活中,我注重从洗衣、做饭、整理物品和房间等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儿子从小对吃有特别的喜好,我就因势利导,经常分配给他一些与吃有关的活,如择菜、洗菜、削土豆皮、搅拌鸡蛋等,因为爱吃的缘故,儿子总是乐此不疲地干这些活。渐渐地,他还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菜,如包饺子、煮面条、煎鸡蛋。有一次,儿子煎了一个鸡蛋、一根火腿肠,摆放在青花瓷的盘子里,然后点缀上少许番茄酱,做成了一道色香味美的佳肴,端上餐桌请我们品尝。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对美食与厨艺的爱好与日俱增。他课余时间经常到书店查阅菜肴的制作方法,从书店里买回了《和洋中盖饭》、《三人套餐》等食谱菜谱,业余时间经常翻看。每到周末,他必定雷打不动地观看电视台的美食节目,从中学会了多种菜肴的制作方法。现在,儿子能够独立制作出好几道名菜呢。另外,我还从整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整理房间等方面,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逐渐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并初步形成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指导: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方法
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方法。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时间管理,就是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时间,使学习有效率,生活有规律,闲暇时光有意义。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皮儿说:“善用时间是一个有用的好习惯,它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没有哪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我的成功就在于我善于利用和管理时间,并把它培养成我的一种习惯。”
儿子在学习与生活中采用时间管理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就体会到了时间管理的好处:不仅轻松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而且拓展了兴趣爱好,极大丰富了课外生活。
监督: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意志力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要经过父母帮助管理到自我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这中间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有时往往不能抵御外部事物的诱惑,从而放松对自我的管理和要求,因此,要使自我管理成为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习惯,需要父母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约束力和意志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正强化法和自然后果法,使儿子不断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和意志。当儿子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做事时,我就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增加自我管理的决心和勇气,同时,我把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当他因为严格的自我管理获得好的结果时,及时给予肯定,让他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当儿子放松对自我的管理,并对我善意的提醒置之不理时,我就采用自然后果法,让他体验不良行为导致的后果的痛苦,从而产生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有一段时间,儿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和生活有点松松垮垮,拖拖拉拉,我多次提醒他注意端正自己的态度,他也不以为然。结果,在随后进行的期中考试中,他尝到了苦头:成绩大幅下降。于是,我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新运用时间管理的方法学习生活,终于在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前后两次考试的对比,儿子更加体验到放松自我管理的坏处和加强自我管理的好处,从而坚定了自我管理的信心。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如果自我管理成为孩子的习惯,那就意味着,孩子正行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何谓自我管理,就是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绝对不能缺少的核心品质。
& & &确实,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觉,管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而7—12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感和梳理目标的关键期,怎样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 &一、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
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我管理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只有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思想、言论、行动,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这样,孩子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就会比较强。
& & &二、制定计划,让学习、生活有序
要想让孩子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有规律,井井有条,就要引导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和日程安排,告诉孩子很多事情其实都有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
当孩子的学习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面,让他知道他的工作就是学习。
& & &三、父母要引导,不能代劳
孩子制定好计划后,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遵守承诺,言行一致,学会自我管理。遇到孩子变卦的行为,父母要坚持原则,不能代劳,或放任,要告诉他如果不遵守规定而产生的后果要自己负责,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去承担,这样他才能有真正的成长。
有人说:你可以给孩子提供天空,但你无法为他提供腾飞的翅膀;你可以给孩子提供道路,但你无法为他提供奔跑的双腿。作为家长,你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承担,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