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爱上书、爱上阅读,这是幼儿一生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成人却发现,尽管家里有很多书,但孩子却提不起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书才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至关重要。
对于一两岁的幼儿来说,色彩鲜艳、内容单一的图片或卡片是不错的选择。成人可以指认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如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水果等,让孩子在幼小的头脑中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对于两三岁的幼儿,成人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从中寻找答案。如果幼儿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根据他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一些图画故事书。总之,选择什么样的书,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重在培养兴趣。
幼儿的阅读习惯多是从“听”开始建立的。每个幼儿都爱听故事,所以经常给幼儿讲书中的故事,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书的兴趣。试想,一本本薄薄的小书中,不仅有幼儿身边的事物,有五彩斑澜的世界,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曲折丰富的情节,大千世界,尽在其中,怎能不激起幼儿对书籍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天长日久,孩子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书的热爱。当然,成人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书,听与读同步进行,让幼儿体验故事与书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体会阅读的抑扬顿挫和其中人物语气的不同变化,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的可塑性最强,要想让幼儿喜欢读书,成人必须首先做出榜样。晚饭后和睡觉前,是最佳的亲子阅读时间。关掉电视、电脑,远离电子屏幕,一家人围坐在书桌前,捧着喜爱的书,一起阅读,一起分享,一起交流,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景象。陪幼儿读书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当然,成人也要借这个时机指导幼儿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时,要教孩子学会观察前一页图画和后一页图画的不同与联系。如果可能,尽量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画面的内容。当幼儿学会讲述图画故事后,成就感会让他对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复述图书内容,也会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让幼儿爱上阅读,良好的读书环境至关重要。成人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在幼儿的房间里建一个读书角,放置他喜欢的书;定期带幼儿逛书店,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书,每个月买一两本,不断充实他的书架;还可以经常带幼儿去图书馆,感受读书的氛围。让幼儿爱上阅读,这是成人可以给予幼儿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功。因此,父母要经常引导孩子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接触生活、观察世界,开阔眼界,鼓励孩子遇事多问,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这些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极大的帮助。英国科学家乔治说过:“观察者不仅注视,而且必须搜寻每一个细节。”父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可以尝试一下以下的方法:&&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1. 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特征& &抓住事物特征就要仔细观察,不断向事物内部探索,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以便对事物有独到的发现和深邃的认识。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在观察中注意对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看到差别,看到变化。观察时既要注意到事物的全貌,又要注意到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掌握事物的整体,又可以避免笼统与模糊的印象。& &2. 观察要全面& &全面,就是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即前后左右上下里外,从整体到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都应观察到。例如,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就不能只看正面,不看侧面和背面;只看碑体,不看碑座;只看形状,不看其材料和构造等。另外,还要看到它在天安门广场的具体位置,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3. 观察要客观& &就是在观察中不能掺杂任何主观的、感情的因素,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代替事物的客观情况,也就是不能想当然。比如有的学生描写夜空景象,写成“皓月当空,繁星满天”,这就是想当然了。其实“皓月当空”时,虽然也有星星,但在明亮的月光中,许多星星的光亮已经显现不出来了,只能是“月朗星稀”,绝不会是“繁星满天”。& &4. 观察要循序渐进& &学习观察也要像学习其他事物一样,从简单的事物开始做起,特别是从观察身边那些不起眼的、点点滴滴的细小事物开始,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观察。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静到动,由物到景,由景到人,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使观察力逐渐得到提高。孩子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这样做难度较小,便于把握,然后再逐步扩大,由近及远,家庭、班级、课内、课后、校内、校外、生活学习、物品器具、植物动物、自然景物、社会风情等,都可以作为训练孩子观察力的观察对象。& &5. 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 &积极主动的观察就是要边观察边动脑思考,注意寻求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特殊之处,在对比中找出特点,以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敏锐起来。& &除了以上方法外,孩子还可以用记观察笔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观察的结果和所获得的认识,要及时记录下来予以保存。观察笔记以写清楚、写具体为准,形式不拘一格。成形的短文,零散的记录、观察的结果、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总结观察的经验和体会等等,都可以写,但都应注明观察的时间、地点,观察的方式、角度等,这样,天长日久,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