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孩子表现得很腼腆内向,不敢主动和别人交谈,父母看到后就会觉得孩子的性格胆小,担心孩子以后不敢积极面对外界的社会生活。作为父母的这些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孩子胆小的看法未免有些片面。
儿童情绪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的,孩子可能一会儿高高兴兴的去交谈,等一会就感觉不想说话了。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孩子的性格一部分是先天性的,一部分是后天养成的。面对困难,孩子一时的回避退缩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胆怯没有让孩子失去信心,就可以被父母所接受。可馨育儿说,如果孩子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经常表现出胆怯和退缩,不愿意去尝试,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话,可能孩子确实存在过度胆怯的问题。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能让孩子胆怯的东西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突然发出的巨响,另一种是身体失去支撑而跌倒。其他的胆怯心理,都是后天养成的。例如小时候孩子不听话了,父母就会吓唬孩子已达到让孩子听话;母亲性格胆小,遇到一些事情会胆怯、害怕,这也会传染给孩子。
任何人面对陌生的世界都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胆怯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作为父母要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帮助孩子变得勇敢起来。
父母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一、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就一直在家庭附近活动,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多,仅仅局限于亲朋好友的范围。所有父母要帮助孩子扩大他的社交圈子,可以带着孩子去小朋友聚集的地方,例如公园、儿童乐园、游乐场等等,鼓励孩子主动去交谈,和别的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以及交朋友。只有孩子对这种社交生活习以为常之后,他才不会害怕去交际。
二、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锻炼增强,自然就会表现出胆怯的心理。儿童教育研究表明,孩子在8个月至3岁的这段时间,是孩子发展独立自我能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抢着做一些事情,而且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的特点,这些都是因为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溺爱孩子,就会压制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的心理。所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满足孩子想要独立做事情的心愿。
三、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犯错误了,父母要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对待,不要总是严厉的呵斥、责怪,甚至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想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事,但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做错了。父母不要对孩子进行责怪、嘲讽,否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胆怯起来。
作为父母对待这种情况,不应该生气,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生气也无法改变。冷静下来,先肯定孩子想要帮助父母做事的初衷,并指出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犯下的错误,然后教导孩子怎么改正这个错误,才能够让事情做好。如果孩子把事情做成了,父母也要及时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胆子变小了,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孩子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及时与孩子沟通,消除其自卑心理,通过一些锻炼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为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勇敢大胆一些,不要扭扭捏捏;在陌生环境能有勇气面对陌生的一切,不要惊慌失措。愿望常常是丰满,现实也时常骨感。父母所期待的小超人,而现实往往是被打败的小怪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勇敢而大胆,天生一副干大事的气魄,而自己家的感觉三岁定八十了,看来别人家的孩子真是从来没有让父母失望了。
02有些小孩很怕黑,一关灯就容易大哭大闹,甚至上学了,也不敢自己个人睡;有些小孩怕狗,看到狗就哭;有些小孩怕打雷,夏天雷鸣电闪的,哭个不停。小孩胆小害怕的事例,数不胜数,这很让父母揪心,这么一点事都怕,长大了怎么做大事?通常父母的心里独白八九不离十是这个。
03小孩表现出来胆小胆怯,作为父母的除了内心的独白以外,也在全力救场,全力做好父母这个角色应有的职责。例如:不要害怕,不要害怕,男孩子要勇敢一点;这点事都怕,以后怎么做事,胆子太小了(还配一副嫌弃脸);我们家孩子很胆小怕事的,你们不要用逗他。这些举动,好像在当下取得成效了,然而好像孩子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让自己变得勇敢起来,这时,父母是不是在想,我已经尽力了,我孩子就是这样的胆小的,我也没有办法了。
如果孩子站在天平上,一端是他所畏惧的东西,一端是父母的对于孩子畏惧事物处理的态度,那么超过80%的父母,是把筹码放在了孩子畏惧的一端,也就是父母所谓的很辛苦的努力,其实不但没有减轻孩子的胆怯心理,反而加重了,让他更不由自主地倾向于胆小。明明就很努力,很爱孩子的父母,为了成了孩子胆怯的帮凶?
04孩子胆小胆怯,这本身不是一种缺陷,这是一种心理反应。把一个成年人放在悬崖,他也会脚软啊,更何况是小孩。大多数父母错就错在,以为孩子的胆小胆怯就是一个性格上的缺陷,这首先就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错误的认知,又怎么可能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指导呢,所以大部分父母,在努力做一个错误的示范。
随着孩子心智的成长,对世界的认识,从无到有,从知道一点到知道稍微多一点。以前知道口渴回向父母要喝水,后来自己可以动手喝水了,发现原来水是烫的,不放凉,会烫到自己;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小狗很好玩,会跟妈妈说自己很喜欢狗,当看到真正的狗并过去触摸时,发现有些狗并不那么友好,会吠。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们的认知世界在逐步完善,这必然对事物的认识也是逐步的完善的过程。
05面对孩子的胆小胆怯,作为父母,除了把握好的出发点,还要有好的表达方式。首先,胆小不是一种性格缺陷。然后不能责怪孩子太胆小,这种语言以及语言表达出来的语气情绪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加重他们胆小的心理。他们在害怕时,其实想得到父母的帮助,而不是嘲笑,甚至批评。接着,要鼓励他们说出他们害怕的东西,跟他一起分析,切忌用否定的词语,无论怎么样,都要让他们明白,父母是可以依靠的。
国外有一项研究,在人一生中,大概需要5万多个拥抱,假如你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父母,那么就给你孩子一个拥抱,用暖暖的体温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再肆虐,有父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