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中学生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它是国内第一部用漫画的形式表现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的科普丛书,很适合孩子们阅读。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变化万千、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未雨绸缪,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是需要父母花一些心思的。

一、 中学生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1、学生年小体弱,常常成为2、社会上流氓邪恶势力的实际存在;3、中学生安全事故问题仍很突出。
二、 怎样报警?
1、相应的事故拨打报警电话,比如:火警:;匪警:;救护警:120等;2、准确报出确切地址;3、生命相关情况,比如周围会环境、人数、车号、受伤情况等。
三、 困在电梯里怎么办?
1、勿惊慌,电梯里有防坠设施;2、及时拨打电话或3、救援人员会将你从天花板的出口处救出。
四、 实验室里发生火灾怎么办?
1、迅速用沙或灭火器泼灭火源;2防止火势扩大;3、若衣服着火,勿跑动,在地上打滚使火熄灭;4、学会使用灭火器;5、火势大要报警。
五、 玩电子游戏有什么危害?
1、眼花缭乱的画面可使;2、音响噪音可导致耳聋;
3、屏幕上发出的X射线可对眼睛和人体各种器官产生危害;4、室内空气龌龊,传染病患者和病毒多。这一切影响学习和健康。
六、 跑步有哪些禁忌?
1、忌不活动活动关节就跑,以免跑步时扭伤;2、忌穿得太多;皮鞋和拖鞋;4、跑步时忌脚跟着地;5、忌在地面较硬得路上跑步;6、跑步后不要立即停下来。
七、 中学生游泳应注意什么?
1、忌空腹游泳;3、忌游泳;4、忌租借游泳衣裤;5、忌在不洁不明水域中游泳;7、忌游泳后不洗澡。
八、 被困在失火的房间里怎么办?
1、 勿慌乱,应立即用一块毛巾浸湿后捂住口鼻以防被烟熏倒
2、如门外烟大,需用湿毛巾堵住门缝,找地方躲避大声呼救,等待救援;3、选择好逃离路线,如楼层太高,勿盲目往下跳,根据情况可从落水管道往下爬,或将床单撕开连接成绳索,一头牢固地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下去;4、如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应迅速避到墙角或衣柜下面。
九、 食物中毒后(头晕、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在
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怎么办?
1、自行用干净的物体放在喉咙里催吐;2、吃泻药或用3、火速去医院求治。
十、 怎样防止被骗?
1、不要轻信3、不轻易托他人带或买贵重东西,平时注意节俭。
十一、遇上骚乱怎么办?
1、不要参与骚乱,不感情用事;2、迅速 十二、如何防止被拐卖?
12、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轻易接受别人宴请、食物、饮料等,以防中毒昏倒;3、离校时不能随便搭乘其他人的车;3、被拐卖途中机智地留下线索。
十三、怎样防止被绑票?
1、接触陌生人听信陌生人的话;回家路上不玩耍,不在外炫耀财富等;2、抗拒。如碰上犯罪分子,一定要镇静或大声呼救,认清犯罪分子的面目、声音、路线,并故意留下线索,利于家人寻找;3、智取。在犯罪分子强迫你与父母电话联系时,要巧妙地暗示自己所在位置;当救援人员到来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时刻逃离绑票者的掌握。
十四、在交通事故中怎样自救和互救?
1、事故发生后,幸存者应该积极参加抢救,避免慌乱和遗漏;2、车起火时,在司机将车停稳后,迅速打开车门或敲开窗户玻璃,从车中逃出,不能挤做一团;一旦发生爆炸,要迅速卧倒或到安全地方躲避;3、飞机迫降着陆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区,当确知飞机不可能爆炸时,则应守侯在飞机旁以易救援者发现;4、迅速发出互救讯号(120等)报告事故地点及伤亡情况,迅速进行自检、自救及互救,包扎伤口、止血,等待救援。
十五、应掌握哪些止血方法?
1、,在伤口上方,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迫在骨头上,即可止血;2、加压包扎止血,即用干净的等加压包扎,松紧适度,止住血即可;3、止血后50分钟左右,要松开止血带5至10分钟。然后再扎。
十六、怎样抢救触电者?
1、勿直接用手去拉。要先关闭电源或用木柄斧砍断电源线;2、如一时无法断绝电源,要穿胶鞋或布鞋站在干燥的厚木板上,用干木棒等不导电物将触电人拨离开;3、脱离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十七、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到2、学游泳时必须有专职教员在场指导,带上游泳圈;3、不要忽视准备运动、不要逞能、不要太疲劳;4、坐船时注意安全别掉入水中;5、体力不支时应停止游泳,仰浮在水面上,并伸出一只手臂挥动求救,如无救援人,要等体力有所恢复后再游回岸。
十八、外出活动时如何防止中暑?
1、一定要带够足量的水或水果等;2、注意降温,备好防晒用品;3、一旦有中暑症状(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无力、恶心、高烧等),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温;4、备好常用药(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若中暑严重应送医院。
十九、日常生活如何注意饮食卫生?
1、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2、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腐烂变馊的饭菜;4、不随便吃野果、野菜;5、饮水讲究卫生,不喝生冷水;6、不要买街头的小吃。 二十、点蚊香时需注意什么?
1、蚊香要放在支架上,支架勿放在箱子或木板上;2、不要放在容易被风吹到的地方;3、用电蚊香的时候,要放在远离纸、木桌等易燃物的地面上,不用时,应拔掉插销。
二十一、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着火怎么脱险?
1、进入后首先要观察紧急救生路线;2、起火莫惊慌,要辩明方向,认准安全出口、避难间位置,选好逃离现场路线;3、沿着疏散通道走,勿拥挤、盲从,更不要来回跑;4、如烟雾大或断电,应沿着墙壁摸索前进,不要往座位下、角落或柜台下乱站。
二十二、上下楼梯时如何确保安全?
1、要按班级先后顺序及规定的楼梯上下楼梯;2、上下楼梯要,眼看脚下,不蹦跳,或做恶作剧,集体上下楼梯要单排右行;3、上下楼梯时不强行猛拐,推搡拉扯,下滑扶手;4、对上下楼梯时出现的不好现象,每位同学都要加以制止;5、当上下楼梯造成拥挤时,切忌慌乱、推挤;要保持冷静,及时用相关物品扇风通气;如摔倒了,要用双手抱住头颅,头偏向一侧,双手护胸,要主动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去。
二十三、校园中如何安全使用刀具?
1、不私带学习中用不到的刀具、器械;2、不在学习范围之内的,禁止将刀具借与他人;3、生活区内严禁留有任何刀具、器械;4、在学习过程中,要按老师的要求用刀具,不准用刀具开玩笑、玩耍,用完以后要及时上交班主任或生活老师保管。
二十四、校园中如何确保用电安全?
1、不要用湿手开关用电器‘2、发现用电设备破损,要及时报告老师;3、学生严禁私带学习中用不到的用电器。如用电吹风,应让生活老师报管,要用时向老师要,但要在生活老师的管理下使用,用完及时交给老师保管。严禁将发热的用电器放在棉被、木材、纸张等易燃物上。4、教室、办公室、寝室等一切用电设备要做到人走电关。饮水机要做到定期消毒。
二十五、接送时如何确保安全?
1、认真做好乘车前的准备工作,离校、返校时必须穿校服,带好乘车证,晕车的同学提前吃好晕车药。2、乘车时做到不拥挤、推搡,让小同学优先,要在指定位置就坐;行车途中听从老师管理,做到不站立、打闹;不将头手伸出车外,不将杂物抛出车外。3、下车后及时回家,不准在外逗留。不违反交通规则,特别是过马路时要小心,确保无车辆时再过马路。4、不随意打开车窗、安全门。不破坏车内设备。5、吃东西要适量,不宜太饱。忌滥饮滥食,垃圾放在垃圾袋里。6、车子停稳后才能下去。特别是在到家时,要前面的同学先下。下车后,不管家长是否同意自行回家,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对家长许诺亲自来接而没有来接的,接送老师有权将其带回学校,以确保人身安全。
二十六、打扫卫生时应注意些什么?
1、重点区域应加派人手(比如:擦玻璃),要安排专人进行保卫。2、教学区、生活区二楼以上(包括二楼)北面禁止学生上外窗台擦玻璃、窗台,教室背面窗台、前面阳台上禁止放花盆、杂物;3、打扫卫生时不得用卫生工具打闹;4、不要用湿的抹布拭擦带电的设备;5、地面严禁存有积水,以防滑倒。
二十七、骨折了怎么办?
1、骨折,指人体的骨骼部分或者完全断裂,大多数骨折是因受强力的冲击造成的。发生骨折后,骨折部位有疼痛感,并伴有肿胀、淤血和变形,人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负重,严重的还会出血、休克、感染、内脏受损等。发生骨折后应做如下紧急处理: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动患者,更不能对受伤部位进行拉拽、按摩2、检查受伤部位,及时就地取材选用树枝、木板、木棍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防止伤情加重;3、没有用于固定的物品时,对受伤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条等悬吊并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与未受伤的另一下肢捆绑固定在一起;4、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黏膜破裂,骨头外露),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防止感染;5、做完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要注意运送途中不可碰撞受伤部位,避免人为加重伤情。
二十八、流血不止怎么办?
同学们在玩耍时碰伤了身体,往往会流血不止,特别是鼻子容易出血。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四肢或手指出血,应该马上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或较宽的干净的布条将伤口紧紧地包扎住,如有条件,最好用云南白药洒一些在伤口上再包扎;2、如果是鼻子出血,可以把头仰起,用手指紧压住出血一侧的鼻跟部,一直到不出血为止。如果有干净棉球,可以把棉球塞进鼻孔里压迫止血。另外,可以用冷水浇在后脑部,这样会使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十九、中学生上网如何确保安全?
1、在网上,不能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2、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见面;3、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猥、威胁、暴力等信息,请不要回答或反驳,但要马上告诉父母或通知服务商;4、未经父母同意,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5、记住: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6、当你单独在家时,不要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访问你;8、经常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9、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10、切不可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 三十、中学生吸烟有什么害处?
1、烟草在燃烧时会产生烟焦油,含有致癌物质,能诱发各种癌症;2、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3、吸烟不仅害己,还会污染环境,给他人带来更严重的危害;4、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70%,寿命也明显缩短。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行走、横穿十字路口该注意什么?火灾来临,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生?地震发生,是躲在房间还是冲出室内更安全、等待救援的幸存者如何维持生命?如果参加集会时被人流挤倒,自己的身体保持怎样的姿势能才能更好地保护心脑不受伤害?

近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它是国内第一部用漫画的形式表现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的科普丛书,很适合孩子们阅读。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变化万千、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未雨绸缪,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是需要父母花一些心思的。

中学生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图1)


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交通事故、火灾、失联、性侵、拐骗、坠楼、玩耍中突遇意外……近年来,孩子们遭遇危险的事件时有发生——
据媒体报道,本月22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一栋住宅楼9层的房屋突然起火。窗户外面浓烟滚滚,火苗往外冲;幸好起火时是白天,老人带着孩子冲了出来。据介绍,火灾是家中的孩子玩打火机引起的。
游戏不当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在前不久的十一黄金周,北京市西城区12岁男孩陆远在小区内的健身器械上玩耍,不慎从单杠上掉落,导致头部受伤、手臂骨折。类似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今年暑假,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住宅区内,10岁的莉莉与11岁的丹丹、9岁的欣欣共同游戏时,为了将一个布娃娃上的绳子弄断,丹丹拿来妈妈带在钥匙链上的水果刀,和莉莉一起从下往上割绳子,刀子往上一挑,捅伤了站在一旁观看的欣欣的右眼,导致欣欣右眼虹膜前粘连、右眼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
家长的粗心大意也容易使一些孩子受伤:笔者在前不久亲历了惊险的一幕:北京某小学门口,放学时分,一位妈妈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在校门口等待放学的女儿,妈妈只顾着和其他家长聊天,忽略了小儿子,孩子在人流和私家车之间跑来跑去。突然,一辆私家车开始倒车,眼看就要撞上男孩,幸好另一位接孩子的妈妈发现,冲上去抱起男孩,才避免了一场车祸。事后,开车的妈妈说,她倒车前,还通过后视镜观看了一下周边的状况,但由于孩子很小,以及后视镜中的死角,当时她根本就看不见后方的小男孩;而男孩的妈妈也被吓坏了。
近年来,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意识而发生的事故逐年增加,许多孩子都是在玩耍中因为不经意的动作,伤到了自己或他人;也有的孩子因为自己安全意识的缺失或家长的疏忽,罹患车祸。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其中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二位伤害死因,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
孩子安全意识淡薄家长有责
孩子们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却又少之又少,因此危险常常随之相伴。儿童安全意识不强源于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某些家长本身安全意识不足,生活中经常留有安全隐患,也未能帮助少年儿童建立安全观念,导致孩子受伤;家长虽然有安全意识,但执行中的懈怠,疏于照顾,对儿童安全意识的形成带来诸多干扰。孩子的伤亡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些抽象的数字却很难对家长形成直观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常常因为“时过境迁”,难以真正将儿童安全付诸实际行动中。
日常生活中,频频发生孩童被严重烫伤等意外事件,两三岁的孩子,一味地玩耍,根本意识不到周边危险的存在。近日,家住北京通州的2岁男孩京京,不慎掉入自家洗衣店的热水桶中,全身92%被高达90℃的热水烫伤,经过了8天多的治疗,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
“意外”并非无法控制,如果父母事先告诉孩子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充分考虑到是否会对孩子造成潜在的威胁,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在京京的事故中,父母作为监护人,没有看管好孩子,毫无疑问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有时候,成年人说一套做一套,对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成了坏榜样。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虽然街上的交通灯照常工作,但在没有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就会有成年人闯红灯,有的甚至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
如此一来,孩子也会认为,红灯可有可无,既然父母可以闯,我为什么不可以?父母的这种行为常常给孩子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带来“人祸”,而这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随时传递安全知识
与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相比,大城市的灾害性事故发生原因往往是人祸大于天灾,比如出行、玩耍、煤气、水、电、雷雨、不法分子的抢劫、拐骗、欺辱等等。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的匮乏、逃生演练的空缺,是城市安全事故转化为灾难的诱因。所以,应尽早告诉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述一些预防的方法,以及发生意外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自救。
近日,一则“公交车起火逃生指南”的信息在微博和微信上被广泛传播,许多家长也开始关注安全问题,了解相关知识,甚至有家长特意购买小型灭火器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张先生的儿子今年12岁,虽然小区物业在每幢楼里都配备了灭火器,但儿子平时并不在意,也不会使用。他们夫妇比较忙,有时候让孩子自己上下学,偶尔也会留儿子一个人在家,所以总免不了为儿子担心。前几天,张先生仔细研究了“公交车起火逃生指南”、“灭火器使用说明”等相关信息,并买来小型干粉式灭火器放在家里,教会孩子如何使用。他表示,遇到紧急情况,孩子安全自护是最重要的。“我还带着儿子坐公交车,告诉他安全出口、灭火器、安全锤的具体位置,让孩子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快速逃生。”
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又能让孩子增强安全意识,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把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帮孩子增长经验,形成理性认识。夏女士是位细心的妈妈,平时经常提醒女儿和女儿的小伙伴,建筑工地、水池边、马路边等都是危险地带,不能在这些地方玩。还借助《自救99招》《陌生人敲门,怎么办?》《不小心被烫伤,怎么办?》等故事书,给女儿讲解,让孩子在听故事的愉快经历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一些安全知识。
夏女士还会告诉女儿,为什么进入工地要戴安全帽,为什么脚手架外要蒙防护网,为什么电焊工要拿防护罩。平时,一家人还经常玩一些与安全有关的游戏,借助情景模拟的方法,帮孩子记住了119,爸爸妈妈的电话、自己的地址,知道了遇到火灾如何求救,遇到地震如何逃生、自救,和家人走散了如何寻求帮助,遇到陌生人如何保护自己。夏女士认为,这是孩子生存的一种必要的技能,比学会语、数、英更重要。
家长在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的同时,还可以和孩子共同看一些电视节目或报刊杂志中的真实案例,这些都能给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对他们的触动也比较大,孩子会自觉地强化安全意识,更用心地接受父母讲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远离危险。

“生命无价,安全第一”,安全是永恒的话题,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没有演习!因而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必须从小就抓起、从孩子的教育抓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