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胆小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啊 一起来看看吧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当父母问:孩子胆小,该怎么引导?他们实际上是在问:父母们怎样引导教育孩子,能让孩子变得胆大?以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父母都有想让孩子变得胆大的意图。然而,我觉得父母们持有这样的问题和意图是不恰当的。我认为恰当的问句应该是:父母们需要怎样对待“胆小”的孩子?

心理咨询师陈义萍
您好!欢迎您收听心理FM,愿你被这世界温暖相待。我是心理咨询师陈义萍。
本期节目的话题是:怎样对待“胆小”的孩子?
无论是在接待父母咨询的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总是能听到一些父母询问:孩子胆小,该怎么引导?
我觉得,这是一个表达不够明确的问题。当父母问:孩子胆小,该怎么引导?他们实际上是在问:父母们怎样引导教育孩子,能让孩子变得胆大?以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父母都有想让孩子变得胆大的意图。然而,我觉得父母们持有这样的问题和意图是不恰当的。我认为恰当的问句应该是:父母们需要怎样对待“胆小”的孩子?
“怎样引导”和“怎样对待”,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父母们是否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改造孩子。
今天的节目,我暂且不论父母们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或是塑造孩子,只来谈一谈:大人们该怎样对待“胆小”的孩子?
“胆小”,是一个标签,是大人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做出的判断和评价。我是不赞同给孩子贴标签的,所以,我想问一问大家:这样的评价和判断是否客观呢?何谓“胆小”,何谓“胆大”呢?孩子们怕见生人、怕黑、怕小动物……这些表现就足以成为孩子“胆小”的证据了吗?年幼的孩子有这些表现,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我们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又怎会认定自己的孩子是“胆小”的呢?就算孩子“胆小”,又怎么样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并喜欢一个“胆小”的孩子呢?
事物总有两面性,一种性格也往往具有两面性。我的孩子自幼胆怯,害怕陌生人,比他小的孩子都敢玩的攀爬游戏他也不敢玩,手指破了点皮也会哭,以成人的眼光来看,确实不够勇敢。但是,在我看来,胆小,意味着孩子能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有敬畏心,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会因为冒失而让自己身处险境,这至少可以让他免除很多危险,作为父母,我们也不用跟着他担惊受怕。这不是值得安慰的好事情吗?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的先天特质和禀赋。我认为,孩子是“胆小”,还是“胆大”,这多半属于先天特质,强求不得。(当然,如果是经历了某些事件或遭遇之后,出现的性情变化,那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的胆小,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所有生活处境中都是胆小的;即使孩子现在胆小,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永远胆小。我认为,父母们需要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足够的信任和美好的祝愿。
我一直记得,在我孩子第一次敢于独自攀爬滑梯时,那一脸的自豪和兴奋,他愉快地冲着我喊:“妈妈,你看!”然后咧开嘴巴开心大笑的样子。我一直坚定地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怯懦会逐渐消退,孩子自己会懂得追求坚强和勇敢。在父母们充满爱意和信任的目光里,孩子终将学会自我勉励。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有一篇论文叫《镜像作用》,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也有一篇论文名为《母亲和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镜像作用》。温尼科特说:“当婴儿看母亲脸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我认为,一般来说,婴儿看到了他自己。”
母亲的镜像作用,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父母的脸,就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透过父母们的面部表情,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状态,认识了自己,有了自我评价。
我想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些情境:当一个吃奶的幼儿从妈妈的怀里抬起头、咧开嘴巴笑嘻嘻地望着妈妈的眼睛时,他从妈妈的眼睛里能看到什么?当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站在滑梯前面露胆怯时,他转头看向身旁的爸爸,他又从爸爸的脸上看到了什么?当一个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孩子,被陌生人包围着,吓得低下头、躲在父母身后时,他又从周围人的脸上看到了什么?
在这些情境里,大人们是在关注着孩子,还是在想着其它的事情呢?大人们的面部表情是开心愉悦的,还是焦虑担忧的呢?大人们对孩子是怀着信任和鼓励,还是怀疑和嫌弃呢?如果,大人们再开口说话,他们会说一些什么样的话语呢?是指责,还是安慰呢?是批评,还是鼓励呢?
如果一个满嘴乳汁、舒心愉悦的小婴儿出于本能看向母亲,而他的母亲却满脸焦虑和愁容,那么这个小婴儿怎样才能在世界中找到自己并认识自己呢?如果一个正处于焦虑和恐惧中的孩子,把求援的目光投向父母,父母们回应孩子的却是指责和打击,那么这个孩子要去哪里寻找勇气呢?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怎样对待“胆小”的孩子?
无论作为父母,还是老师,大人们总是要承担起引导教育孩子的职责和功能。那么,当面对一个“胆小”的孩子时,大人们的职责和功能是什么呢?
我认为:
首先,父母们要做一面镜子,一面纯净的镜子。把孩子的处境和情绪状态客观、如实地反馈给孩子,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在大千世界里找到自己、看见自己。“没错,孩子,面对陌生人确实会叫人焦虑、甚至害怕,站在高处确实会让人小腿发软,手指破了确实会感到疼痛……”大人们,请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投射给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评判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自己,才会发展出自我存在感,拥有确定感。
其次,父母们要做孩子镇定的伙伴。孩子焦虑害怕了,大人可不要焦虑害怕。不仅如此,大人们还需要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是的,孩子,这种情况确实有点危险,不过,不要紧,小心谨慎一点,我扶着你的手慢慢来,或者,等你再长大一点就可以啦!”
怎样对待一个“胆小”的孩子呢?我想说:请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是“胆小”的,还是“胆大”的。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这里是心理FM。我是心理咨询师陈义萍,我也是一位母亲,所以对孩子的成长、对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如果您想和我说说孩子的成长故事,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陈义萍亲子心理。或者搜索公众微信号:父母视界,视野的视,境界的界。
展示信息:
陈义萍
心理咨询师
亲子教育讲师
父母视界联合创办人
杭州东方心理分析研究所专职咨询师
微信公众号:FMSJ2013(父母视界)、hzdfxl(杭州东方心理)

新浪微博:陈义萍亲子心理、父母视界孩子敏感胆小跟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孩子最好跟父母在一起,这对孩子心理成长会更有帮助。实在必须跟父母分离,建议在陪伴他的时间,不要有愧疚心理等,而要充分提高亲子相处的质量,享受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刻。老人带孩子则尽可能粗放些,给他更多自主的权利。但是,老人会有压力,也要理解他们。

胆小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啊 一起来看看吧(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