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建设特色校园相辅相成
我校根据《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的研究》的目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适时向中学生介绍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使其感知我国传统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他们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态度。中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受当今文化教育新理念的影响,我校不断拓展思路,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促进中学生德育、智力的发展,培养有中国心的合格公民。
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学课程相辅相成。本课题《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的研究》的目的是加强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发展,感悟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我校不放过任何教育契机,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特点,将适合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主题班会中,我们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开展讲中华经典故事的活动,增强中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加深中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如语文课本中《富贵不能淫》,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醒中学生坚持正义的道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英语课,教到单词“paper”,顺便向学生讲述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艺术形式以中国传统的剪纸为主,还有民间有趣的戏曲艺术纸影戏等等。通过这样的渗透,不仅能够洋为中用,而且还能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学习中感悟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样化与精美。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社区活动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我校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利用社区活动的实践性,在三月学雷锋月,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说说帮助别人的感受,或以写文章的形式阐述对助人为乐的看法,不但把传统文化课程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尊老爱幼、热爱学习的品德,增强中学生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培养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有利于我校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校重视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积极利用教学楼外墙、走廊壁画、教室宣传区域、校园宣传橱窗……多个视觉角度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与优美,让校园洋溢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二、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家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一种道德责任或法律责任。我们在做好衣食父母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指引作用。这种作用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足以树立良好的父母形象,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风。好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世世代代有着幸福年!
中国孔子研究院杨院长《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里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要通过学习渗透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父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心灵最单纯的时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阅读《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通俗理论读物,轻松的阅读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孩子成长中的青春期,利用《弟子规》有效地解决孩子叛逆、好动、沉溺网络、不愿与人交往等问题,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从而将提高孩子的人格魅力。
相反,一个“三观”不正的家庭把坏的教养遗传给孩子,这种负能量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足以摧毁一个家庭。
总之,家庭和谐幸福美满是每个公民的愿望。每一家风良好的“小家”,筑成和谐社会的大家。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
三、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对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凝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增长的潜在动力。
总之,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时,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刻刻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做精神食粮教育培养学生,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闻推荐
“童心圆”小记者新闻写作开班
本报讯(记者姜佳坤)“什么是新闻?”“怎样才能发现发掘身边的新闻?”“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好记者?”……3月19日上午,港...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接受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这些诗词文章、山河大川就与汉语一起成为其身心的一部分,无论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其下意识都是中国人(更不要说他的胃),很难被其他所谓文化消磨同化。
中国文化是中国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
中国现在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工业体系,GDP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数世界数一数二。特别是量子卫星墨子号和华为5G、北斗系统完成以及中国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势头,都让世界霸主美国如如芒在背。中国能强大的原因有很多,如人多、地大等,但决定因素是中国文化。
语言是思维的形成,文字是语言的表达和升华。汉字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根,有了这根才可能有中国人。汉字汉语是中国先人发明的,并一代代身体力行赋予了深厚的内涵能量。就象现代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好了,必须深度学习才能拥有像人一样的高级智慧,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已赋予了汉字汉语超级能量。如果你只学习汉字和语法,不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理解汉字汉语深层微妙逻辑思维结构和更为珍贵的人文素养,就如同安装了程序的机器人!!
如果把人体本身比作机器人机械物质结构部分,语言实际就是最为关键的控制系统程序。说中国人聪明,其实主要是中国汉语(思维程序)厉害,世界各民族人们大脑进化得都差不了多少只是语文文化不同。说中国人勤奋,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使然。
炎黄传承人公众号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工作委员会主办,该委员会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所属分会,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基因为宗旨,以“微力不卑、文明中国”为理念,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联合、服务本会成员,创新发起社会活动,助推中华文明弘扬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