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父母也不用太过焦虑,一般来说做事太毛躁的孩子,大多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甚至动手的速度快于大脑的思考速度。只要正确引导,就能帮助孩子改掉不讲究细节,缺少耐性的缺点。
从然然学会走路开始,这孩子就喜欢跑着向前。结果,当然是摔了不少跟头。稍大后,这孩子就变得毛手毛脚,在家里不是撞到了桌角,就是手按在饭菜上,或是打翻了杯子。好不容易,这孩子上一年级了,类似的事依然时有发生。上个月在学校,因为走得急,他把学校的玻璃门给撞坏了,手也受了伤。孩子手上的伤终于好利索了,上学又忘了带书包,害得爸爸又请假给他送到学校去。爸爸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可依然很生气。所以晚上回来,爸爸就一直板着脸,懒得理他。
第二天,爸爸把自己的郁闷跟同事说了,可没想到的是,同事并没有大惊小怪。他说,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有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等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此时,是孩子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怎么改呢?”“当然是要磨孩子的耐性了!比如,你在陪孩子去公园玩时,要训练他慢点儿走路!另外,可以让孩子玩些女孩子玩的游戏,比如,丢沙包。也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缝沙包,这也有利于培养他的耐性!再有,孩子上学忘记带书包让你送到学校时,你别急着去,让他尝尝忘记拿东西的后果。这样,他就会意识到做事毛手毛脚、粗心大意的坏处了。”同事的话看起来有些无情,不过,爸爸倒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就按同事说的去做了。此外,在孩子做事时,爸爸也在一旁,不时提醒、鼓励孩子慢点儿、认真些,再也不说他粗心大意了。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爸爸累,孩子也累,但过了一年多,孩子的性子就不再那么急躁了,渐渐养成了做事沉稳、耐心的好习惯。可见,对于做事毛手毛脚的孩子,一定不要心急,更不能失去信心。只要慢慢引导孩子,当孩子有一点进步,及时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改掉粗心的毛病。
好多孩子做事丢三落四,是由于太毛躁。做事不注意细节,只想急于完成某件事情,无论让他做什么事,他都沉不住气,做什么都求速度,想赶快做完。
面对毛躁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让孩子意识到毛躁的坏处,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孩子做事毛躁,多是由于没有意识到毛躁的坏处。因而,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在炒菜时,可以“忘记”放盐,或者“不小心”放多了盐;早晨出门前,可“忘记”拿钥匙;如果孩子由于毛躁而忘记了带书包,家长不要忙不迭地给他送到学校去,让孩子亲身尝一下毛躁的坏处。
2.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是最好的方式。
捉迷藏:孩子在捉迷藏时要想不被捉住,必须藏在一个角落,一动不动地待好长时间。如果没有耐心,就会在游戏中失败。
棋类游戏:五子棋、跳棋、围棋之类的游戏,对于培养孩子的耐性很有帮助。
3.不要随便贴标签,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
在帮孩子改变毛躁、粗心的毛病时,要避免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别老说“你怎么这样毛躁”!或者老说“孩子粗心”。否则,就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我粗心”,反而强化他的粗心行为。
4.教孩子每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情
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在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先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完了之后要做一次检查。确定没问题后,再做其他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孩子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有利于帮他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父母可以让孩子从检查父母做的事情做起。比如,让他去看父母洗的碗洗干净了吗?晚上睡觉前,家里的灯都关掉了吗?
从小事做起,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就容易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一般3到6岁的孩子体力都非常的充沛,所以应对一些事情绰绰有余。如果你家孩子是一个活跃的孩子,那你应该放心,孩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每个人天生都有不同的心情,一个比较活跃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坏事要找到满足他需要的方法。
【1】 做好计划
家长应给孩子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去公园,游乐场或者给孩子报游泳班和打击乐班。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应该寻找孩子适应能力适合的活动。给孩子做好相应的计划才会事半功倍。
【2】 给自己空间
孩子在上课外班时,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因为家长也需要大量的精力面对孩子,适当的放松自己,可以更好的迎接后面的生活。当孩子参加活动班的那几个小时,家长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如:逛街给自己买买衣服,
【3】 喜欢孩子本来的样子
孩子的性情是天生的,要为孩子的优点感到高兴。孩子精力充沛,才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带来的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