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家长谨记千万别做这样的父母否则孩子就别你埋没了

在沪上学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当然,我们作为父母的,也要告诉孩子们懂得,这些性格偏差,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心里平衡,懂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在自己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再进行纠正,并相信我们的性格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1、包办一切的父母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如果父母非要事事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
在我眼里,真正负责任的父母,是在孩子嗷嗷待哺的时候,尽心地照顾,在孩子长大成人,得体地退出。
那些以为自己很伟大,为孩子做这做那,连牙膏都挤好的父母,其实最自私。他们内心深处害怕孩子长大,害怕孩子会离开,所以把孩子一切都包办好,就是为了让孩子能一辈子和自己在一起。
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不必过于紧张和焦虑。对孩子的包办替代减少一些,给予他们的自由空间增加一些,不仅能够让自己轻松,孩子也能更独立自在。
2、袒护纵容的父母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把孩子当做宝贝,掌上明珠。不但特别宠溺,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往往采取袒护纵容的态度。使孩子逐渐养成了小霸王作风,变得自私自利,变得任性霸道,没有是非观念。
父母一味地袒护纵容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因为父母过分的袒护,孩子变成性格缺陷者,这是父母想要看到的吗?
如果家长想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就要做到不袒护、不纵容。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的错误所在,及时惩罚孩子。
3、热衷比较的父母
中国有个最完美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自己家的孩子怎么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适度的比较也许能催人奋进,但过度攀比带来的却是伤害。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父母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做事没有自信心,严重些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学着欣赏孩子,不要总是拿孩子进行攀比,孩子之间是无法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天分和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各有长短。
4、制造挫折的父母
很多父母奉行的是:伪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给孩子制造挫折。但是,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锻炼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还会让孩子怀疑自己,处于痛苦之中。
有句话说得好:“不以孩子意愿为先的挫折,其实都是折磨。”
好的挫折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爱的教育。当孩子生活在有温度的家里,他就能积攒更多的坚持下去的力量,遇到挫折后,很少会钻牛角尖,情绪复盘能力也更强。
正如一句话所说:“越挫越勇的底气,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父母给予的爱与支持。”愿每个孩子都拥有爱和支持这身“铠甲”,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就一定要从原件上找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所有孩子的身上,几乎都有父母的烙印。不同性格的孩子应该怎样不同对待吗?面对自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性格不同,作为家长该如何对待?谁家父母不希望孩子们越来越好呢? 可偏偏就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性格视乎存在偏差。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开朗、活泼,把一些胆小孩子的父母急坏了。 其实,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的教育眼光别只盯住别的好孩子身上,应多进行自我的理念评估和对自家孩子的了解及准确评价。 1.胆小敏感的孩子,是让父母头痛的一类宝宝,他们对于外界的评价等都很敏感,哪怕是一丝一点的异常和变化,都会让他们产生严重的不安感。别说让他们和邻居打招呼,就连自己去捡去自己丢出去的皮球,都需要父母的鼓励。 对于,这样的小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动不动就“你看人家谁谁”。 更不要打骂、急躁。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多给孩子自我挑战的机会。多用积极、鼓励的语气帮助他战胜自己,并使其拥有自信,并愿意在收获成功后,继续向困难发出“总攻”。 对待此类孩子,这个鼓励的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一定没心急,因为他会感受得到你的情绪变化。所以多“爱”他,他会为了你的这份“爱”,突破自己。 要知道敏感的孩子更聪明,他们一旦获得自我战胜的能力,一定会在未来创造出更惊人的奇迹。 2.过于冒险的孩子,会让父母误认为,没有谱。 一秒钟都闲不下来,而且什么危险的事都敢做,是这一类孩子的典型特点。还真是让爸妈们心惊胆战。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未来会不会惹什么祸啊? “我家孩子喜欢攻击别人这个算吗”有的妈妈这样反应,如果宝贝在两岁左右,并且言行冲动。同样属于这一类孩子的范畴。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先从外部开始调控孩子的情绪,并一点点的教会他们如何自我控制,建议平时立规矩,无论是生活还是游戏,都要有较强的原则性。 3.执拗呆板的宝宝,看起来毫无灵活性,还有点一板一眼的,家长说的话,好像没听见似的,依旧我行我素,很难听取别意见。 面对这样的孩子,最差的方法,就是强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协商和讲道理。 等孩子大些了,他懂得自己行为的异常时,大部分孩子会自行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果家庭关系融洽,还会自行寻求父母的帮助和指导。 当然,我们作为父母的,也要告诉孩子们懂得,这些性格偏差,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心里平衡,懂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在自己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再进行纠正,并相信我们的性格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家长谨记千万别做这样的父母否则孩子就别你埋没了(图1)

在线咨询